塞利尼索全新且独特的作用机制——作用于唯一经过临床验证的核输出蛋白靶点XPO1,和已上市的治疗药物机制均不同,它可与其他多个药物联用以提高疗效,是真正意义上选择性核输出蛋白抑制剂的先驱,将为全球不仅在血液肿瘤领域,乃至实体瘤领域开拓多元场景、多向选择、多方获益的应用前景。截至目前,塞利尼索有五项治疗方案被纳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四项治疗方案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诊疗指南。
这项2b期、多中心、开放标签临床试验共入组了123名患者,他们全部被纳入了安全性分析。在该试验中,患者接受口服80mg塞利尼索+20mg地塞米松治疗,每周的头一天和第三天用药,四周为一个治疗周期,直到出现疾病进展、死亡或停药。所有患者在头一次使用试验药治疗前需要接受8mg昂丹司琼,并根据需要每天用药2或3次。该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临床获益、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研究人员还评估了接受塞利尼索+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试验结果:该试验达到了其主要终点。该试验的更多结果表明,13%的患者达到了最小缓解,39%的患者达到了疾病稳定。21%的患者出现了疾病进展或无法进行缓解评估。39%的患者达到了最小或更大程度缓解。患者达到局部或更大程度缓解的时间中值为4.1周,缓解持续时间中值为4.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中值为3.7个月,总生存期中值为8.6个月。在达到局部或更大程度缓解、最小或更大程度缓解的患者中,总生存期中值为15.6个月。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常见的毒性作用包括血小板减少(73%)、疲劳(73%)、恶心(72%)和贫血(67%)。常见的3级或4级严重副作用是血小板减少(59%)、贫血(44%)、低钠血症(22%)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1%)。18%的患者因为塞利尼索或地塞米松相关的毒性作用而停止治疗。80%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而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这些毒性作用大多发生在头两个治疗周期。
多发性骨髓瘤和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以外,塞利尼索在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骨髓纤维化以及外周T细胞和NK/T细胞淋巴瘤等多项临床试验也均在中国开展,且大部分临床试验已处于临床后期。这表明,塞利尼索不仅将在血液瘤领域提供一项重要的全新治疗方案,在实体瘤的应用中也潜在着广阔前景,将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希望。此举打开了新型的商业合作市场,使中国企业享有在海外的创新成果商业推广权,突破企业跨国合作高度的区域限制,开拓全球多领域的合作模式,这将为未来的产品布局及商业盈利带来更长远的获益。
塞利尼索是目前首款且唯一一款被美国FDA批准的口服XPO1抑制剂,也是首款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药物。通过抑制核输出蛋白XPO1,促使肿瘤抑制蛋白和其他生长调节蛋白的核内储留和活化,并下调细胞浆内多种致癌蛋白水平,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正常细胞不受影响。基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塞利尼索可与其他多个药物联用以提高疗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