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具有侵袭性的颅外实体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一直以来都是造成儿童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不仅常见于家族性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也是体细胞中最常见的单核苷酸突变致癌基因,针对ALK基因开发靶向治疗一直是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研发方向。
以克唑替尼为代表的ATP竞争性ALK/Met/ROS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革新了携带ALK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在ALK融合-驱动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也表现不俗,但在ALK驱动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前试验中却差强人意,有效率仅为15~20%。
令人惊喜的是,第三代大环类ALK/ROS抑制剂劳拉替尼在前代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仍能发挥治疗效果,在ALK-驱动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前试验中仅需要远低于克唑替尼的剂量即可表现出类似的抗肿瘤效果,且对于克唑替尼抵抗的个体同样有效。
近日,由费城儿童医院Yael P.Mossé团队发表于Nature Medicine题为Lorlatinib with or without chemotherapy in ALK-driven refractory/relapsed neuroblastoma:phase 1 trial results的文章,通过报告劳拉替尼单药/合并化疗治疗ALK-驱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首次揭示了劳拉替尼对于包括儿童在内的ALK-驱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安全性、可接受性,以及抗肿瘤效果。
作为首次将劳拉替尼应用于儿童和成人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治疗的I期临床试验,此次研究主要关注药物毒性、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单药或联合拓扑替康/环磷酰胺化疗应用时的II期试验推荐剂量(recommended phase 2 dose,RP2D)。药物的抗肿瘤效力采用RR(CR,complete response,完全缓解;PR,partial response,部分缓解)以及修正RR(modified RR,CR/PR/MRs,minor responses,轻微缓解)进行评估。
总之,作为首次应用于儿童患者的劳拉替尼单用/合并化疗药治疗ALK-驱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I期临床试验,本文报告的剂量递增阶段的研究成果提示了劳拉替尼用于儿童及成人ALK-驱动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安全性及可接受性。
这一结果在为后期临床实验奠定基础的同时,也为劳拉替尼用于新发ALK-驱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安全且有效的观点提供了支持,并将在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ʼs Oncology Group)近期开展的相关III期临床试验(NCT03126916)中取代克唑替尼,致力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劳拉替尼是一种激酶抑制剂,对ALK和许多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相关靶标具有体外活性,包括ROS1、TYK1、FER、FPS、TRKA、TRKB、TRKC、FAK、FAK2和ACK。劳拉替尼对多种ALK酶突变形式的体外活性,包括在克唑替尼和其他ALK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时在肿瘤中检测到的一些突变。此外,劳拉替尼具有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使其能够到达并治疗进行性或恶化的脑转移.尽管许多ALK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对初始酪氨酸激酶治疗有反应,但这些患者的病情也经常控制不住发生进展。劳拉替尼的各项临床试验数据已经证实其在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已经超过了色瑞替尼。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劳拉替尼/洛拉替尼(LORLATINIB)在控制脑转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优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