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组替凡是一种靶向HIF-2α的新型药物。在本研究中,49%的VHL相关肾细胞癌患者在进行贝组替凡治疗之后获得了切实的治疗反应,绝大多数患者的肾细胞癌病灶直径出现下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贝组替凡在VHL相关肾细胞癌的治疗中具备抗肿瘤活性,而2例患者(3%)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但是,贝组替凡耐药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在之前使用PT2399进行探索的临床前研究和PT2385(现在称为MK-3475)的Ⅰ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长期使用HIF-2α抑制剂可以出现获得性耐药,可能是由于HIF-2αG323E门控基因突变,阻止了HIF-2的解离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研究中,分别有30%和91%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在使用贝组替凡治疗后出现治疗反应,表明贝组替凡在此类VHL相关肿瘤中亦具备抗肿瘤活性,而且,在本研究中还观察到仅有3例VHL相关肿瘤的患者,在使用贝组替凡治疗之后,尚需进行进一步针对肿瘤的干预治疗,表明贝组替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VHL相关肿瘤的生长,使得患者避免进行手术治疗。在安全性方面,贝组替凡亦可圈可点,大部分的毒副反应为低级别,这为患者的治疗安全提供了保障。LITESPARK-005是贝组替凡综合开发计划的一部分,由四个RCC 3期试验组成,包括LITESPARK-011和LITESPARK-012,用于评估贝组替凡在二线和未接受治疗的晚期疾病环境中的作用,以及LITESPARK-022,用于评估贝组替凡在辅助治疗环境中的作用。
贝组替凡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小分子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抑制剂。当肿瘤抑制蛋白VHL失活时,HIF-2α蛋白在癌细胞内积累,发出缺氧这一错误信号,激活血管的形成,刺激肿瘤的生长。
目前,贝组替凡的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晚期RCC、VHL相关性RCC以及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
2021年8月13日,美国FDA批准默沙东(MSD)开发的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剂贝组替凡(belzutifan)上市,用于治疗von Hippel-Lindau(VHL)疾病相关癌症,如肾细胞癌(RCC)、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
贝组替凡是一种口服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抑制剂,可以减少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相关的HIF-2α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贝组替凡也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得批准的HIF-2α抑制剂疗法;目前以商品名贝组替凡在美国上市销售,用于治疗患有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HL)的成年患者,这些患者需要治疗相关的肾细胞癌、中枢神经系统成血管细胞瘤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而不需要立即手术。此外,该药已在英国、加拿大和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获批,适应症与上述一样。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贝组替凡(BELZUTIFAN/WELIREG)治疗过程中会发生贫血的副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