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帕替尼治疗UC和CD患者的第2周即显现疗效,临床缓解率分别为36%和56.3%。
UC患者在治疗的第4周时,19/25例患者(76.0%)实现临床应答,18/26例患者(69.2%)达到临床缓解;第8周时,23/27例患者(85.2%)实现临床应答,22/27例患者(81.5%)达到临床缓解;在既往接受托法替布治疗的UC患者中,7/9例患者(77.8%)在第8周时达到临床缓解。
CD患者在治疗的第8周时,13/17例患者(76.5%)实现临床应答,12/17例患者(70.6%)达到临床缓解。
在基线时FCP升高的患者中,62%患者的FCP在第8周时降至正常;基线时CRP升高的患者中,64%患者的CRP在第8周时降至正常。
32.4%的患者出现AE,其中最常报告的是痤疮(22.9%);无带状疱疹、严重感染和传染病事件发生。
在耐药性UC和CD患者队列中(包括一些接受过托法替布治疗的患者),乌帕替尼治疗8周时显示出优异的、临床与客观的应答率和缓解率,早在治疗第2周时即可观察到临床疗效,且总体安全性良好,这些数据支持在UC和CD患者中使用乌帕替尼。
在维持研究中,接受乌帕替尼的患者比接受安慰剂的患者(149人中的18[12%];15毫克,149人中的18[12%];p<0·0001;乌帕替尼15 mg调整后的治疗差异为30·7%[21·7–39·8]UC1调整后的治疗差异为21·6%[95%CI 15·8–27·4],UC2为29·0%[23·2–34·7])。在维持研究中,接受乌帕替尼的患者。
在维持研究中,接受乌帕替尼的患者显着高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18[12%]/149;p<0·0001;乌帕替尼15 mg调整后的治疗差异为30·7%[21·7–39·8]与安慰剂相比,30毫克乌帕替尼与安慰剂相比为39·0%[29·7–48·2]。
UC1中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鼻咽炎、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和痤疮。在UC2中,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是痤疮。在两项诱导研究中,乌帕替尼45 mg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和导致治疗中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在UC3中,最常报告的不良事件(≥5%)是溃疡性结肠炎恶化、鼻咽炎、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关节痛和上呼吸道感染.严重不良事件的比例和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在两个乌帕替尼组中均低于安慰剂组。很少报告癌症事件、裁定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或静脉血栓栓塞。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
乌帕替尼显示出积极的疗效和安全性,可能成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乌帕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wp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