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托坦的细胞毒性作用涉及线粒体破坏后激活的凋亡过程。在进一步的体外研究中,甾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酶,一种在内质网(ER)中表达的细胞内蛋白,被确定为米托坦的关键分子靶点。研究发现,米托坦对SOAT1的抑制可导致游离胆固醇、氧化甾醇和脂肪酸在细胞内积累至毒性水平,导致内质网应激并引发细胞凋亡。米托坦诱导的内质网应激还会导致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F1)的下调,从而导致甾醇应答基因的转录减少,这可能是米托坦抑制甾体生成的机制之一。
米托坦通过在转录和功能水平上影响不同的细胞色素P450(CYP)依赖性线粒体酶来减少类固醇的产生。米托坦直接与其中一些CYP酶(包括CYP11A1和CYP11B1)结合的能力也可能发挥作用。此外,肾上腺皮质中类固醇生成酶相对较高,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米托坦在肾上腺中增强的局部作用。
米托坦单药治疗肾上腺皮质癌(ACC)
米托坦单药治疗效果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127例晚期ACC患者,进行米托坦单药治疗效果回顾性研究,发现:26例(20.5%)患者获得了客观缓解(包括3例完全缓解),服用米托坦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个月,中位OS为18.5个月。另外,在延迟晚期复发的患者中也观察到米托坦的改善结果,这表明在初始诊断和需要开始全身治疗之间间隔较长的患者也可能可以用米托坦单药治疗。
基于以上结果,ACC治疗指南推荐,米托坦可单药用于成人晚期、肿瘤负荷低和/或肿瘤生长动力学缓慢的患者治疗。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AC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肾上腺癌,通常占所有肾上腺肿瘤的1-2%,一旦患病,病情通常进展迅速,预后不佳。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可能与遗传、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有关。
根治性手术仍然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肾上腺皮质癌的方法,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肾上腺癌只有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手术切除可能是不可行的。此外,即使完全手术切除,疾病复发是常见的。米托坦对皮质醇分解代谢也有显著的临床作用。尿类固醇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米托坦治疗与抑制5α-和20β-还原以及诱导1β-和6-羟基化有关。尿类固醇代谢组学分析表明,米托坦治疗与5α-和5α-的抑制有关。此外,米托坦通过大大增强皮质醇向6β-羟基皮质醇的转化,对CYP3A4发挥强诱导作用。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扩展阅读:米托坦(MITOTANE)中文说明书详细介绍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米托坦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mituotan/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