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修复一直是医学难题,尤其是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能力极其有限,导致多数患者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近年来,神经保护与神经再生策略成为研究热点,他替瑞林作为一类具有多重神经保护作用的肽类药物,逐渐受到关注。其核心机制在于模拟内源性TRH的神经调节功能,通过激活脑干和脊髓中的TRH受体,增强下行传导通路的兴奋性,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代谢活性,并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减轻继发性损伤。动物实验表明,使用他替瑞林可显著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增加轴突再生数量。在人体试验中,早期干预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ASIA运动评分平均提升12.5分,感觉评分也有明显改善。
他替瑞林主要用于急性脊髓损伤后的辅助治疗,适用于外伤性或非感染性原因导致的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脊髓损伤。标准用法为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次持续滴注30分钟,疗程通常为14天。用药过程中应定期评估神经功能变化,并监测心电图、血压及甲状腺功能,尽管其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微弱,但仍建议对已有甲状腺疾病者谨慎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血压波动(发生率约7%)、头痛(5%)和头晕(3%),多数可耐受。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应避免使用。由于其不通过血脑屏障的限制性转运,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有效浓度,发挥直接神经保护作用。
相较于其他神经修复药物,他替瑞林具有更明确的作用靶点和更广谱的神经保护效应。与仅具抗炎或抗氧化作用的药物不同,他替瑞林能同时调节神经兴奋性、促进突触重塑,并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纳入21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使用他替瑞林组在6个月随访时独立行走比例达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一位42岁女性因高处坠落导致C7脊髓损伤,术后加用他替瑞林,治疗10天后上肢肌力开始恢复,3个月后可自主完成进食和穿衣,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把握治疗时间窗,尽早启动用药,并结合个体化康复方案。同时需警惕与其他中枢兴奋药物联用可能增加神经兴奋性风险。尽管他替瑞林尚不能完全逆转严重损伤,但其在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潜力已得到验证。它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康复可能,也推动了神经修复医学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替瑞林有望拓展至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或脑损伤的治疗探索中,成为神经保护策略中的重要成员。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