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真菌治疗领域,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安必松作为一种脂质体制剂的两性霉素B,通过创新的药物递送系统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传统两性霉素B包裹在脂质双分子层中,这种结构使其在体内能特异性靶向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通过与麦角固醇结合形成跨膜孔道,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容物泄漏和细胞死亡。与普通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相比,安必松的脂质体结构能显著降低与人体细胞膜胆固醇的结合,从而在保持抗真菌活性的同时大幅降低肾毒性。这种靶向递送机制使药物更易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在感染部位实现更高浓度,尤其对真菌感染常见的靶器官如肝、脾、肺等具有更好的组织分布特性。
安必松适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等严重真菌感染,特别适合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以及不能耐受传统两性霉素B制剂的患者。关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确诊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中,安必松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50%,显著优于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的34%。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安必松治疗的成功率达到58%,且肾毒性发生率仅为14%,而传统两性霉素B组的肾毒性发生率高达42%。一个临床案例中,一位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持续发热的患者,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确诊为侵袭性肺曲霉病,因基础肾功能不全选择使用安必松治疗。用药3天后体温开始下降,7天后肺部CT显示浸润影明显吸收,治疗期间血清肌酐水平保持稳定,未出现明显肾毒性反应,顺利完成4周疗程后感染得到控制。
该药物通过静脉输注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日3-5毫克/公斤,输注时间不少于2小时。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标准疗程通常为4-6周,具体时长需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和患者免疫状态个体化调整。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相关反应如寒战、发热,这些症状多发生在首次输注时,可通过预处理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有效预防。与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相比,安必松的肾毒性显著降低,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也明显减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安必松的肾毒性较低,但仍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安必松的成功研发标志着抗真菌治疗进入了靶向递送新时代,为危重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其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安必松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anbisu/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