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伊马替尼相比,帕纳替尼改善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普纳替尼/帕纳替尼(ponatinib)是唯一在美国获批的泛BCR::ABL1 TKI,是一种第三代TKI,旨在抑制BCR::ABL1(无论有或没有任何单一耐药突变)。根据研究背景,先前的研究表明,普纳替尼与免疫疗法或化疗相结合可改善长期结果。
伊马替尼是第一代ABL1激酶抑制剂。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白血病科医学教授Elias Jabbour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随机3期PhALLCON试验,以评估降低强度化疗联合普纳替尼或伊马替尼作为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诊断Ph+ALL成人的一线治疗。
该研究纳入了245名新诊断为Ph+ALL的成年人(中位年龄54岁;37%年龄在60岁或以上)。
研究人员将患者随机分配为每日2:1至30毫克的普纳替尼(在达到微小残留病(MRD)阴性完全缓解后减至15毫克)或每日600毫克的伊马替尼,并在诱导结束、巩固和术后降低强度化疗。
巩固后,患者继续接受普纳替尼或伊马替尼单药治疗,治疗持续直至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或疾病进展。
研究人员在诱导结束时评估MRD阴性完全缓解至少4周,并集中报告MRD阴性(定义为BCR::ABL1为0.01%或更低)作为复合主要终点。EFS充当关键的次要终点。
帕纳替尼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范围为18-24个月),伊马替尼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范围为14-24个月)。
在数据截止时,接受帕纳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仍有较高比例的患者继续接受治疗(41%vs.12%)。由于缺乏疗效而停止使用伊马替尼的患者比例较高(26%vs.7%);每组中有12%的人因不良事件而停药。
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显示帕纳替尼组诱导结束时MRD阴性完全缓解率较高(34.4%vs.16.7%;相对风险=2.06;95%CI,1.19-3.56)。
无论完全缓解评估如何,接受帕纳替尼治疗的患者在诱导结束时达到MRD阴性的比例较高(41.6%vs.20.5%;相对风险=1.94;95%CI,1.19-3.17)。最常见的3级或4级血液学治疗引起的不良事件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普纳替尼为63%,伊马替尼为58%)、白细胞计数减少(53%对49%)、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49%vs.46%)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8%vs.47%)。
接受帕纳替尼治疗的四名患者(2%)和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一名患者(1%)经历了治疗引起的动脉闭塞事件。接受帕纳替尼治疗的19名患者(12%)和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0名患者(12%)出现了治疗中出现的静脉血栓栓塞。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