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骨髓中浆细胞的异常增殖。这些异常的浆细胞会在骨髓中大量积聚,不仅影响正常血细胞的生成,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随着对MM生物学特征研究的逐步深入,新型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埃罗妥珠单抗(Elotuzumab)便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种。
埃罗妥珠单抗是一款人源化IgG1免疫刺激单克隆抗体。它主要靶向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家族成员7(Signalling Lymphocytic Activation Molecule Family Member 7,SLAMF7),该分子也被称作CS1、CD2 subset-1、CRACC、CD319,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SLAMF7在骨髓瘤细胞中呈现高表达状态,同时在自然杀伤细胞和部分免疫细胞上也有表达,而在其他健康组织中则不表达。正是基于这种表达差异,埃罗妥珠单抗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相关细胞,发挥独特的治疗功效。
埃罗妥珠单抗具备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是直接激活途径,它经SLAMF7通路,直接作用于浆细胞表面高表达的SLAMF7糖蛋白,抑制细胞间的黏附作用,进而减弱骨髓基质细胞对骨髓瘤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同时还能通过自然杀伤细胞直接激活免疫系统。另一方面是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埃罗妥珠单抗可以靶向结合MM细胞表面的SLAMF7,将这些恶性细胞标记出来,借助抗体依赖性作用,显著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恶性细胞的活性,更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
在埃罗妥珠单抗的研发进程中,多项临床试验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验证。在2010年开展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73例年龄大于18岁的难治性MM患者,旨在探究埃罗妥珠单抗与来那度胺(25mg)和地塞米松(40mg)联合使用时的最佳剂量(10mg・kg或20mg・kg)。试验结果显示,埃罗妥珠单抗10mg・kg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20mg・kg剂量组,且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随机、开放的Ⅲ期ELOQUENT-2研究的数据更为埃罗妥珠单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该研究结果表明,与来那度胺+低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疗法(Ld)相比,埃罗妥珠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疗法(E-Ld)能够显著延长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具体数据为,E-Ld组的中位PFS为19.4个月,而Ld组仅为14.9个月(P<0.001),这意味着E-Ld组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了30%。随访2年以上的数据进一步显示,E-Ld组一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Ld组为57%)、二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1%(Ld组为27%)。同时,与Ld组相比,E-Ld组的总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也显著提高,分别为79%和66%(P<0.001)。在最终总生存期分析中,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相比,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可降低死亡风险18%。
另一项III期临床试验纳入了646名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对elo-Ld(埃罗妥珠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与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的ORR分别为79%和66%,mPFS分别为19.4个月和14.9个月。亚组分析还表明,年龄≥65岁以及存在-17p伴t(4;14)的患者,使用elo-Ld方案时,中位PFS较对照组得到了延长。这充分表明埃罗妥珠单抗不仅能够降低RRMM患者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对于具有不良基因表型的患者同样具有积极影响。
埃罗妥珠单抗的出现,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了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预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持续拓展,相信埃罗妥珠单抗将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埃罗妥珠单抗/埃洛妥珠单抗(EmplICITI)有望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发挥作用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埃罗妥珠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