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引发的血液系统肿瘤,约70%患者确诊时已至中晚期,近半数会在首次缓解后复发。传统化疗或靶向治疗虽能暂时压制病情,但对复发/难治性病例往往力不从心——要么疗效微弱,要么副作用让患者难以承受。此时,一款能精准“关闭”肿瘤细胞存活通道的药物,成了这部分患者的迫切需求,塞利尼索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塞利尼索的核心机制是抑制核输出蛋白XPO1。正常细胞中,XPO1像“分子运输车”,把细胞核内的抑癌蛋白(如p53、IκB)运到细胞质降解,维持细胞稳态;但骨髓瘤细胞里的XPO1过度活跃,导致抑癌蛋白无法留在细胞核发挥“刹车”作用,肿瘤细胞得以无限分裂。塞利尼索通过与XPO1的特定位点共价结合,永久阻断其运输功能,让抑癌蛋白重新聚集在细胞核内,启动肿瘤细胞的凋亡程序。这种方式不像化疗那样“无差别轰炸”,而是精准破坏肿瘤细胞的“生存逻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更小。
塞利尼索的适用人群主要是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尤其是那些已经用过至少两种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或抗CD38单抗的患者。临床推荐剂量是每周两次口服80mg,或每周一次160mg,空腹或随餐都能吸收,患者不用特意调整饮食,依从性很高。
药效方面,关键临床试验显示,塞利尼索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2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5.6个月,比传统化疗的10%-15%ORR、3个月PFS高出一大截。和另一款核输出抑制剂相比,塞利尼索对XPO1的抑制活性强10倍,靶点更集中,所以疗效更稳。副作用上,主要是血小板减少(30%)和恶心(20%),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就能缓解;而传统化疗的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高达45%,患者更容易发烧感染。
曾有位58岁女性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肋骨破坏,先后用了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达雷妥尤单抗,都在6个月内复发。换塞利尼索后,第4周血清M蛋白(骨髓瘤的标志性蛋白)降了40%,腰背痛明显减轻;第8周骨髓浆细胞从35%降到12%,达到部分缓解。现在她已维持治疗10个月,能自己买菜做饭,生活质量没受太大影响。
对难治性骨髓瘤患者来说,塞利尼索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种”。它通过精准抑制核输出,让肿瘤细胞失去“逃避免疫”的能力,同时保留正常细胞的功能。随着研究深入,这款药有望在更多血液肿瘤中发挥作用,给患者更长久的生存可能。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塞利尼索/赛利尼索(SELINEXOR)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