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痒到深夜无法入睡、皮肤裂口渗液、全身反复红斑,这些困扰在皮肤科门诊屡见不鲜。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病理核心在于Th2型炎症过度激活,白细胞介素4、13信号通过JAK-STAT通路放大炎症,乌帕替尼作为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像一把“分子钥匙”精准插入JAK1激酶口袋,阻断信号传导,迅速降低IL-4、IL-13、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
临床三期Measure Up 1试验中,842例患者每日口服15 mg或30 mg乌帕替尼,16周时EASI-90应答率分别达到53.7%和61.1%,而安慰剂组仅11.5%;瘙痒峰值NRS评分下降≥4分者比例分别为57.1%和65.8%,安慰剂组仅15.1%。与传统环孢素相比,乌帕替尼无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高血压、肾毒性风险显著降低;对比度普利尤单抗,乌帕替尼起效更快,平均第2天即可见瘙痒缓解,而生物制剂往往需2–4周。
实际案例中,29岁的插画师小林自童年起全身湿疹,曾用外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及光疗,皮损依旧反复。经皮肤镜评估体表受累面积46%,加入乌帕替尼30 mg每日一次治疗,两周后夜间瘙痒评分由9分降至3分,8周时仅手腕残留少量苔藓化斑块,已能连续工作8小时不抓挠。维持治疗24周,患者体表受累面积<3%,生活质量DLQI评分由21分降至2分,期间未出现实验室指标异常。
用药方法简单:每日固定时间整片吞服,可与食物同服,无需避开乳制品或柑橘;若漏服,应在当日尽快补服,次日恢复原计划,切忌双倍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痤疮、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5%,大多数不需停药。对于合并眼部单纯疱疹或活动性结核者应禁用;65岁以上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每12周评估血脂。
长期扩展研究显示,持续使用乌帕替尼三年,近七成患者维持EASI-75以上疗效,无新发严重感染信号。医生提醒,治疗初期可继续外用保湿剂和弱效激素1–2周作为桥梁,随后逐步撤减外用药物,让口服小分子完成“接力”。当皮损完全清除后,可考虑减量至15 mg维持,每3个月评估一次,确保疗效与安全的平衡。乌帕替尼让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第一次拥有了口服、快速、可长期维持且无需激素的系统性方案,把“止痒”从奢望变成日常。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乌帕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wp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