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泡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虽然多数患者对初始治疗反应良好,但疾病常呈反复复发的模式,每次复发后治疗难度增加,预后逐渐恶化。对于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后仍复发或难治的患者,传统化疗方案效果有限,且毒性累积,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莫妥珠单抗作为一种创新的双特异性抗体,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无化疗的免疫治疗新选择,开启了靶向T细胞介导免疫杀伤的治疗新篇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使其成为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治疗中的重要突破。
莫妥珠单抗的设计原理在于同时靶向B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和T细胞表面的CD3受体,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引导”至肿瘤B细胞附近,形成免疫突触,激活T细胞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细胞毒性物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这种T细胞衔接机制不依赖化疗药物,避免了传统化疗带来的骨髓抑制和器官毒性,是一种“现货型”免疫疗法,可直接用于门诊输注治疗。其作用快速且精准,能够在短时间内诱导肿瘤缩小。
莫妥珠单抗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关键性2期临床研究GO29781数据显示,接受莫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达到80%,其中完全缓解率高达6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接近2年,超过一半的患者在18个月内仍维持应答。这些数据在惰性淋巴瘤中尤为突出,表明其具有深度且持久的抗肿瘤活性。治疗方案为静脉输注,通常在周期性给药方案中进行,初始阶段需住院观察以监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急性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一位62岁女性患者在经历两次复发后,对多种化疗方案耐药,肿瘤广泛累及淋巴结和骨髓。接受莫妥珠单抗治疗后,3个周期内肿瘤负荷显著下降,6个月后达到完全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另一名58岁男性患者因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无法耐受高强度化疗,使用莫妥珠单抗后实现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超过1年。这些案例表明,莫妥珠单抗不仅疗效确切,且在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优势。
常见不良事件中,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最为突出,发生率较高,但多数为1-2级,中位持续时间仅3天,可通过预处理和密切监测有效管理。其他常见反应包括疲劳、皮疹、发热和头痛,通常为轻度且可逆。治疗期间需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配备完整的CRS应对预案,包括托珠单抗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准备。
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莫妥珠单抗无需个体化制备,相比CAR-T细胞疗法更具可及性,且治疗周期更短。与传统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相比,其通过激活T细胞实现更强的肿瘤杀伤,缓解深度更高。与化疗联合方案相比,其血液学毒性显著更低,不引起严重感染风险上升。然而,其长期免疫影响仍需观察,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疗后出现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莫妥珠单抗的出现,标志着滤泡性淋巴瘤治疗从被动控制向主动免疫干预的转变。它不仅为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也推动了双特异性抗体在血液肿瘤中的广泛应用。在规范管理、早期识别和干预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莫妥珠单抗将继续为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莫妥珠单抗(MOSUNETUZUMAB-AXGB)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莫妥珠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