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确定肿瘤的基因特征已成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前提,实现了真正的个体化医疗。对于特定基因类型的患者,帕尼单抗是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帕尼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2单克隆抗体,它特异性结合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从而阻断其与配体的结合,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异常激活能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并抑制凋亡。帕尼单抗通过这一机制,抑制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结直肠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但其应用有一个关键前提:肿瘤必须为RAS基因野生型。若肿瘤存在RAS基因突变,则使用帕尼单抗不仅无效,甚至可能有害。因此,它适用于治疗RAS基因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可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联合。
临床研究确立了帕尼单抗的地位。在关键试验中,对于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标准化疗基础上联合帕尼单抗,与单纯化疗相比,显著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并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帕尼单抗通过静脉输注给药,通常每两周一次。实际应用中,一位55岁确诊为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男性患者,肝脏存在多个转移灶。一线治疗采用氟尿嘧啶类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帕尼单抗。治疗四个月后复查,影像学评估显示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显著缩小,达到了部分缓解,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机。与另一种同样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西妥昔单抗相比,帕尼单抗作为全人源化抗体,理论上可降低因鼠源蛋白成分引起的过敏反应风险。两类药物在疗效上总体相当,选择常基于临床医生的经验、联合用药方案及对不良反应管理的考量。帕尼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反应(如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瘙痒)、低镁血症等,需积极预防和管理,其中皮肤反应的程度有时也被视为药物起效的替代指标。帕尼单抗的成功应用深刻体现了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肿瘤学理念,确保有效的药物用于合适的患者,最大化治疗效益。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帕尼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