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引发的代谢急症中,高尿酸血症是最常见且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之一。尿酸在血液中溶解度低,当浓度超过饱和点,易在肾小管形成结晶,导致急性肾损伤。拉布立酶作为一种重组尿酸氧化酶,能够催化尿酸分解为尿囊素,后者水溶性高,可经肾脏快速排泄,从而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防止器官损害。这一机制超越了传统抑制尿酸生成的策略,实现对已存在高尿酸的主动清除。
拉布立酶适用于高危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有高肿瘤负荷者。临床试验表明,使用拉布立酶治疗后,平均尿酸下降幅度在72小时内可达75%,且肾功能指标稳定率显著提高。治疗采用静脉输注,每日一次,疗程通常为5至7天,可根据尿酸动态调整。输注过程应缓慢进行,并准备应对可能的过敏反应。
一位55岁男性患者,因伯基特淋巴瘤入院,化疗后尿酸迅速升至800μmol/L,立即使用拉布立酶,48小时后降至290μmol/L,肾功能保持正常。另一例老年患者,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使用别嘌醇无效,换用拉布立酶后尿酸有效控制。这些案例凸显其在复杂情况下的实用价值。
与别嘌醇相比,拉布立酶起效更快,适用于急性期;与非布司他相比,其作用不增加黄嘌呤沉积风险,且在肾功能不全者中更安全。但其为生物制剂,存在免疫原性,可能产生抗药抗体,影响疗效。输液反应发生率约10%,多为轻中度。G6PD缺乏者禁用。治疗期间应监测尿量、肾功能及溶血指标。
拉布立酶以其快速、直接的降尿酸能力,在肿瘤支持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预防肾损伤,还保障了化疗的连续性。随着对肿瘤代谢并发症认识的深化,其应用将更加精准。未来,结合风险评估模型,拉布立酶有望在更广泛的高危人群中实现早期干预,提升整体治疗安全性和成功率。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