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作为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骨肉瘤的标准治疗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包括手术与化疗,对于局部位置的骨肉瘤患者,标准治疗能达到超过60%的长期存活率。但自这些标准治疗确立以来,骨肉瘤治疗进展缓慢,多年来迫切需要新的有效治疗手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米伐木肽(Mifamurtide)的出现为骨肉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米伐木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胞壁酰二肽(MDP)衍生物。它的作用机制独特而复杂,一方面可通过与细胞外的Toll样受体4(TLR4)结合,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活性,就如同给免疫系统中的这些“战士”注入了强大的战斗力,使其能更有效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它还可以通过与巨噬细胞内的NOD2受体结合,激活固有免疫系统,从内部激发身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来对抗肿瘤。
2009年,欧洲批准米伐木肽脂质体注射剂(商品名:Mepact)上市,用于治疗非转移性可切除的骨肉瘤,它成为了20余年来首个获准上市治疗此病的新药。米伐木肽的获批基于一项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建立的协作组,由儿童肿瘤组(COG)进行研究,完成了关于本品治疗骨肉瘤最大研究课题,在册患者约800例。该研究评价了米伐木肽与3-4种辅助化疗药(顺铂、多柔比星、甲氨蝶呤、有或无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的结果。研究结果令人振奋,米伐木肽与顺铂等化疗药物联合使用,可使骨肉瘤患者死亡率降低30%,78%的患者经治疗后存活6年以上。这一数据将骨肉瘤患者6年总体生存率从70%提高到78%,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预期。
在用法用量方面,米伐木肽推荐剂量为2mg/m2,经1小时静脉滴注,在手术切除骨肉瘤后与化疗合用,每周2次,每次至少间隔3天,治疗12周,然后改为每周1次,治疗24周,共计治疗36周,静脉滴注48次。使用时需注意,本品不能静脉快速注射,使用前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过滤后使用。
米伐木肽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呕吐、疲乏、心动过速、感染、贫血、食欲缺乏、头痛、腹泻、便秘等。同时,对于有哮喘史、慢性阻塞性肺病史的患者,使用本品前应给予支气管扩张药,如发生严重的呼吸道反应,应停药;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或结缔组织病者慎用,并密切监测;有不稳定心脏病患者,使用时应密切监测,如出现恶化,应停药;由于本品可导致过敏反应,有时不易与炎症进展区分,所以应密切监测患者,且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米伐木肽在非转移性骨肉瘤的治疗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临床价值,尽管还有一些需要关注和注意的地方,但它无疑为骨肉瘤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期待未来它能在更多患者身上发挥作用,也期望医学研究能进一步挖掘其潜力,为骨肉瘤治疗带来更多突破。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米伐木肽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Me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