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是两种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粒细胞过度增殖,患者体内存在一种由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费城染色体,导致产生异常的BCR-ABL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持续激活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驱动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Ph+ALL则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同样因费城染色体产生BCR-ABL融合蛋白,使得病情更为复杂和难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CML和Ph+ALL的治疗格局,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患者会出现对TKIs的耐药现象,尤其是T315I突变导致的耐药,使得治疗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普纳替尼(PONATINIB)应运而生,为这些耐药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普纳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活性多靶点TKI,其作用机制独特。它能够抑制多种激酶的活性,包括BCR-ABL、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EPH受体以及SRC家族等。在针对CML和Ph+ALL的治疗中,普纳替尼的关键作用靶点是BCR-ABL。它可以与BCR-ABL融合蛋白的ATP结合位点紧密结合,阻止ATP与激酶结合,从而抑制BCR-ABL激酶的活性,阻断下游信号传导通路,进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体外实验中,普纳替尼抑制ABL和T315I突变体ABL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其IC50浓度分别为0.4和2.0nM,显示出强大的抑制能力。
在治疗TKIs耐药的CML和Ph+ALL患者方面,普纳替尼展现出卓越的疗效。对于慢性期CML患者,多项研究表明,即使患者对之前的TKIs产生耐药,使用普纳替尼治疗仍能取得显著效果。在一项研究中,共有46名可评估的早期(<6个月)诊断为慢性期CML患者参与试验,初始剂量为45mg/d,后因药物耐受和血管并发症等问题部分患者剂量降至30mg/d或者15mg/d。在第6个月时,43名(94%)患者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在12个月时,26/27(96%)名患者达到CCyR;在18个月时,20/21(95%)名患者达到CCyR。在6个月时,83%的患者发生了主要分子学缓解。这充分证明了普纳替尼在慢性期CML耐药患者中的强大疗效。
对于加速期和急变期的CML患者以及Ph+ALL患者,普纳替尼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研究数据显示,部分加速期CML患者在接受普纳替尼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甚至部分患者重新回到慢性期;而对于Ph+ALL患者,普纳替尼治疗也能使相当比例的患者获得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
普纳替尼并非完美无缺,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心血管事件(包括高血压、心肌梗死、心绞痛等)、骨髓抑制、肝功能不全、胰腺炎等。在使用普纳替尼治疗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权衡药物的疗效与风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从治疗中获益。但总体而言,在TKIs耐药的CML和Ph+ALL患者的治疗中,普纳替尼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卓越的疗效,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药物,为这些患者的生命延续带来了新的曙光。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