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进程中,如何激活免疫系统精准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始终是核心挑战。艾可瑞妥单抗通过双特异性结构,一端结合肿瘤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另一端结合T细胞的CD3复合物,形成免疫突触,促使T细胞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直接杀伤淋巴瘤细胞。这一机制不依赖化疗的细胞毒性,而是重新连接免疫系统与肿瘤之间的“通讯”,实现靶向清除。
艾可瑞妥单抗主要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那些不适合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或CAR-T治疗的个体。研究数据显示,使用该药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4.5个月,总生存期超过12个月,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治疗从低剂量起始,逐步递增至治疗剂量,以降低细胞因子风暴风险。整个过程可在具备经验的门诊环境中进行,但首剂需住院观察。
临床实践中,一位72岁的患者,因肾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强化疗,使用艾可瑞妥单抗后第8周达到部分缓解,症状明显缓解,可独立生活。另一例患者在CAR-T治疗失败后使用该药,仍实现疾病稳定,延长生存期近9个月。这些案例说明,其作用机制独立于其他疗法,具有互补价值。
相较于CAR-T,艾可瑞妥单抗无需个体化制备,成本更低,可及性更高。与维泊妥珠单抗等ADC药物相比,不依赖毒素内化,避免了周围神经病变等特异性毒性。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和CRS,多发生于早期给药阶段,通过地塞米松和托珠单抗干预可有效控制。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感染指标。
艾可瑞妥单抗代表了免疫治疗从“被动识别”向“主动引导”的转变。其在难治性患者中的确切疗效和相对可控的安全性,使其成为临床重要选择。随着使用经验积累,优化给药策略和毒性管理方案,将有助于更多患者实现疾病控制与生活质量提升。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艾可瑞妥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