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30%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传统治疗以细胞因子(如干扰素)或舒尼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主,但约50%患者会对一线治疗产生耐药,且肿瘤易通过MET、AXL等信号通路转移。卡博替尼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多靶点阻断肿瘤进展的新选择,成为晚期肾细胞癌治疗的关键药物。
卡博替尼的核心治疗原理是高选择性抑制多条致癌信号通路。它通过靶向MET、RET、AXL、VEGFR2等多个酪氨酸激酶,同时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及微环境支持。其中,MET和AXL通路的异常激活是肿瘤耐药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传统靶向药抑制VEGFR2阻断血管生成后,肿瘤常通过激活MET/AXL“逃逸”,导致复发。卡博替尼的双重阻断特性,既能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又能切断肿瘤的“备用逃生通道”,从根源上遏制进展。
适用症状上,卡博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成人患者,尤其适用于细胞因子或舒尼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临床使用时,卡博替尼为口服给药,推荐剂量60毫克每日一次,空腹或随餐服用均可,医生会根据患者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调整剂量,确保安全性。
功能药效方面,关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对于舒尼替尼耐药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卡博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肿瘤缩小达标比例)约2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肿瘤不进展时间)达8.3个月,较舒尼替尼单药延长近一倍;疾病控制率(肿瘤缩小或稳定)高达75%,意味着多数患者能从治疗中获得病情稳定。此外,卡博替尼对骨转移的控制效果显著,可降低骨相关事件发生率。
与传统靶向药相比,卡博替尼的优势体现在“多靶协同”。舒尼替尼主要抑制VEGFR2,虽能阻断血管生成,但无法应对MET/AXL介导的耐药;而卡博替尼通过覆盖多条通路,既提升疗效,又减少因单一通路激活导致的复发。曾有一位58岁男性肾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复发转移至肺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后肿瘤短暂缩小,6个月后进展,出现胸痛和咳嗽。换用卡博替尼后,3个月复查肺部转移灶缩小30%,胸痛缓解,无进展生存期已超过24个月,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对晚期肾细胞癌患者而言,卡博替尼不仅是“后线选择”,更是“阻断逃逸”的精准武器——它通过多靶点抑制,解决了传统靶向药易耐药的痛点,让更多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可能。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卡博替尼/卡布替尼(CABOZANTINIB)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卡博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kb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