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作为中老年人群的“隐形杀手”,常因骨密度下降与骨结构脆弱导致骨折频发,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随年龄增长显著上升。传统治疗药物如双膦酸盐、钙剂等虽能部分缓解症状,但对高风险骨折患者的预防效果有限,且存在长期用药依从性差的问题。罗莫单抗(Romosozumab)作为全球首款硬化蛋白抑制剂,通过创新机制快速提升骨密度,显著降低骨折风险,为骨质疏松治疗开辟了新路径,成为高风险患者的关键治疗选择。
罗莫单抗的核心机制在于特异性抑制硬化蛋白(Sclerostin)。硬化蛋白由骨细胞分泌,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阻碍骨形成,导致骨骼再生能力下降。罗莫单抗通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精准结合硬化蛋白,解除其对骨形成的抑制,从而激活成骨细胞活性,促进新骨生成;同时通过调控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这种“双重作用”机制在短期内快速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骼微结构,增强骨骼强度与韧性。
罗莫单抗适应症明确针对两类人群:1.绝经后女性,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史(如椎体、髋部或腕部骨折);2.经骨密度检测确认严重骨质疏松(T值≤-2.5)且合并多项骨折危险因素(如高龄、低体重、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家族骨折史等)。罗莫单抗的12个月短期疗程专为快速提升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设计,适用于迫切需要强化骨骼保护的高风险患者。
罗莫单抗为皮下注射制剂,推荐剂量为每月一次210mg,分两次(每次105mg)注射。注射部位可选腹部、大腿或上臂,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治疗周期严格为12个月,结束后需切换至抗再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维持疗效。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钙/维生素D水平及心血管指标,确保每日补充钙(1200-1500mg)与维生素D(800-1000IU),预防低钙血症与心血管事件。
罗莫单抗凭借精准的硬化蛋白抑制机制、显著的骨密度提升效果与明确的骨折预防能力,为绝经后高风险骨折患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方案。其短期疗程设计解决了传统药物长期用药的依从性问题,通过重塑骨骼代谢平衡为患者长期预后带来积极影响。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积累与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罗莫单抗有望在未来成为骨质疏松治疗的核心药物,推动骨骼健康管理向精准化、个体化方向深化。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罗莫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lu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