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长期面临“促形成药物短期有效但难以维持,抑吸收药物缓慢但长期安全”的困境。罗莫单抗(ROMOSOZUMAB)通过靶向硬化素,同时激活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罗莫单抗主要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史(如椎体、髋部或非椎体骨折);2.存在多骨折危险因素(如极低骨密度、高龄、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等);3.对现有治疗(如双膦酸盐、地舒单抗)无效或不耐受。用药方法为每月皮下注射210mg,连续12个月。需强调,该药物仅用于骨折风险显著高于心血管风险的患者,治疗前需评估心脏功能,存在近期心肌梗死或中风病史者禁用。
一位70岁女性,因骨质疏松导致多次椎体压缩性骨折,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无效。改用罗莫单抗治疗6个月后,腰椎骨密度增加10%,疼痛显著缓解,活动能力恢复。12个月疗程结束后,医生建议其转换为地舒单抗维持治疗,随访1年未再发骨折。患者表示:“过去连弯腰都怕骨折,现在能正常做家务,感觉重获新生。”这一案例体现了罗莫单抗在难治性患者中的挽救性治疗效果。
罗莫单抗与地舒单抗的对比显示,前者在短期内骨密度提升更显著,但后者长期安全性更佳,故临床常采用“罗莫单抗12个月+地舒单抗序贯治疗”的策略,兼顾快速提升与长期维持。与特立帕肽相比,罗莫单抗无需每日注射,且对骨密度提升的持久性更优。然而,其心血管风险限制了应用范围,需严格筛选患者。
常见副作用包括关节痛、头痛、过敏反应和低钙血症,严重风险为心血管事件。治疗期间需监测钙水平和心脏症状,出现心绞痛或中风迹象应立即停药。下颌骨坏死和非典型股骨骨折虽发生率低,但需警惕相关疼痛症状。疗程结束后,必须转换至抗骨吸收药物以维持疗效,否则骨密度可能快速下降。
罗莫单抗凭借其双重作用机制,为高风险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了快速、强效的骨密度改善方案,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尽管需平衡心血管风险,但在精准评估和严格监测下,其12个月疗程结合序贯治疗,可帮助患者实现长期骨健康。未来,随着个体化评估工具和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罗莫单抗有望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重要突破性药物,重塑临床管理格局。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罗莫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lu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