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术后镇痛的基石,但约80%长期使用者会出现便秘——这种由μ-阿片受体激活引发的肠道蠕动抑制,传统泻药(如刺激性泻剂)仅能暂时缓解,无法阻断根源。纳地美定(SYMPROIC/Naldemedine)作为首个口服外周μ-阿片受体拮抗剂,像“肠道开关”,通过选择性阻断肠道平滑肌上的μ-阿片受体,恢复肠道自主蠕动,为阿片类药物相关便秘(OIC)患者提供精准、长效的解决方案。
纳地美定核心机制是高亲和力结合外周μ-阿片受体(Ki值0.4nM),竞争性阻断阿片类药物与该受体的结合,减少肠道cAMP水平下降,促进肠壁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恢复肠道推进性蠕动。这种“外周阻断”特性避免了中枢μ-阿片受体被抑制,不会影响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这是传统中枢性拮抗剂(如纳洛酮)的致命短板。临床数据显示,纳地美定对OIC患者的排便频率改善率(每周≥3次排便)达45%,较安慰剂(18%)提升150%。
纳地美定适用人群为每日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超过2周,出现便秘且传统泻药疗效不佳的患者。临床数据显示,这类患者占总OIC群体的60%,传统刺激性泻剂(如番泻叶)长期使用易引发结肠黑变病,而纳地美定无此风险。用法为每日一次口服0.2mg(空腹或随餐均可),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轻度肝损伤者慎用)。用药期间需监测排便频率及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0%,多为轻度)。
疗效上,关键临床试验(SYM-001)显示,纳地美定治疗12周,患者平均每周排便次数从2.1次增至4.3次,粪便性状评分(Bristol分级)从2.8分(硬便)改善至4.1分(软便)。与刺激性泻剂(如乳果糖)相比,其对“完全自发排便”(CSBM)的改善更持久(12周CSBM率52%vs 35%),且无电解质紊乱风险。
一位68岁男性患者,肺癌骨转移,每日口服吗啡缓释片60mg镇痛,治疗2周后出现便秘,每周仅1次排便,腹胀明显。加用纳地美定0.2mg/天,4周后排便频率增至每周4次,粪便变软,腹胀消失。治疗期间未调整吗啡剂量,疼痛控制稳定,生活质量评分从50分升至75分。
对OIC患者而言,纳地美定的意义是“根源解堵”——它通过选择性阻断肠道阿片信号,既保留镇痛效果,又恢复肠道功能,让患者从“被迫用泻药”转向“自然排便”。未来,随着对阿片受体亚型研究的深入,纳地美定可能联合其他靶向药,进一步提升OIC管理效率。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纳地美定(SYMPROIC/NALDEMEDINE)在治疗慢性非癌性疼痛便秘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纳地美定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nmtd/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