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阳性肺癌患者常面临耐药问题——一代抑制剂(如克唑替尼)治疗后,约50%患者因ALK二次突变(如G1202R)或旁路激活进展。布格替尼(安伯瑞/布加替尼/布格替尼,Brigatinib)凭借“广谱抑制+高亲和力”的特性,对多种耐药突变保持活性,成为耐药患者的“续命方案”,推动ALK阳性肺癌向“长期管理”迈进。
布加替尼耐药后仍有效的原因在于“覆盖多重突变位点”。布格替尼对G1202R、L1196M等常见ALK耐药突变的抑制活性达0.1nM(是一代药物的100倍以上),对ROS1耐药突变(如D2033N)也有抑制作用(IC50 1.5nM)。临床研究发现,布格替尼治疗耐药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LK磷酸化水平下降70%,下游AKT、ERK通路活性降低60%,意味着它能有效“重启”被耐药突变阻断的信号抑制。
适用人群为经一代或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这类患者占总ALK阳性肺癌的40%,传统化疗中位PFS仅3-4个月,亟需更有效的方案。用法为每日一次口服90mg(或180mg,根据耐受性调整),无需因耐药风险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耐药突变即可)。用药期间需关注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发生率约3%),一旦出现需立即停药。
药效对比中,布加替尼的耐药后疗效显著:关键临床试验亚组分析显示,治疗一代抑制剂耐药患者的ORR达45%,中位PFS 7.8个月,较化疗的3.2个月显著延长。与塞瑞替尼相比,布格替尼对G1202R突变的抑制率更高(95%vs 70%),PFS延长40%。
一位58岁女性患者,ALK阳性肺腺癌,克唑替尼治疗10个月后进展,出现胸腔积液和骨痛。换用布格替尼90mg/天,4周后胸腔积液减少,8周时骨痛缓解,12周时胸部CT显示肺部病灶缩小30%,骨扫描未见新病灶。治疗期间仅轻度皮疹,通过外用药物控制。这说明布格替尼对一代耐药患者,仍能提供持续的肿瘤控制。
对ALK抑制剂耐药患者而言,布格替尼的意义是“延长战线”——它通过覆盖多重耐药突变,让患者从“无药可用”转向“有药可治”,争取更多时间接受后续治疗(如化疗或免疫治疗)。未来,随着液体活检普及,动态监测耐药突变,布格替尼可能联合其他药物,进一步提升耐药患者的生存期。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布加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bj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