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在成年人白血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是骨髓中的髓系细胞异常增生,这些异常的白血病细胞会抑制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传统的化疗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复发率高、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而麦罗塔/吉妥单抗(Mylotarg/Gemtuzumab)的出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情发展迅速,患者骨髓中异常的髓系细胞大量增殖,占据正常造血细胞的空间,使得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受到抑制。红细胞减少会引发贫血,患者常感到乏力、头晕;白细胞减少削弱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容易引发感染;血小板减少则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或存在基因突变的患者,治疗难度更大,预后往往较差,因此急需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吉妥单抗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它的作用机制独特且精准。该药物由三部分组成:人源化抗CD33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药物卡奇霉素和可裂解的连接子。CD33是一种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高度表达的抗原,正常造血干细胞表面也有少量表达。吉妥单抗的抗CD33单克隆抗体部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白血病细胞表面的CD33抗原,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随后,该复合物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白血病细胞内部,在细胞内的溶酶体作用下,连接子被裂解,释放出细胞毒性药物卡奇霉素。卡奇霉素能够与DNA小沟结合,导致DNA双链断裂,从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同时,由于正常造血干细胞表面CD33表达量较低,所以该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疗效方面,多项研究证实了吉妥单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性。一项针对新诊断且不适合强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研究显示,接受吉妥单抗单药治疗的患者,总生存期得到显著改善。在另一项联合治疗研究中,将吉妥单抗与传统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新诊断的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与单纯化疗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更高,微小残留病(MRD)阴性率也显著提升,这意味着患者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更少,复发风险降低。此外,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吉妥单抗同样展现出一定的疗效,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生存期延长。
然而,使用吉妥单抗治疗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发热、恶心、呕吐、乏力、感染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毒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麦罗塔/吉妥单抗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显著的临床疗效,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领域的重要药物。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基于此药物的优化治疗方案出现,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带来更长久的生存和更高质量的生活。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吉妥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