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约70%患者最终会进展为复发难治阶段(RRMM)。传统化疗、免疫调节剂或蛋白酶体抑制剂对这部分患者疗效有限,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伐美妥司他的出现,为RRMM患者打开了“精准打击”的新通道。伐美妥司他核心机制是通过抗体偶联药物(ADC)设计,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一种在浆细胞表面高表达的蛋白。药物由抗BCMA单克隆抗体、可裂解连接子和微管抑制剂载荷组成,精准结合BCMA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释放载荷抑制微管聚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精准递送+高效杀伤”模式,避免了传统化疗对正常细胞的误伤。
适用症状上,伐美妥司他主要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种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抗)的RRMM患者,或对现有治疗不耐受的群体。这类患者因肿瘤细胞对多线治疗产生耐药,疾病进展迅速,急需针对BCMA靶点的创新疗法。使用方法为静脉输注,推荐剂量1.8mg/kg(最大2.4mg/kg),每3周一次,输注时间约30分钟。药物无需预处理,输注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
功能药效的关键数据来自关键临床试验:针对RRMM患者,伐美妥司他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8%,其中严格完全缓解(sCR)率1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1.4个月,较标准化疗的4.2个月显著延长。与二代免疫调节剂对比,伐美妥司他的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率更高(28%vs 15%),意味着更深度的肿瘤清除。
临床曾收治一位62岁男性患者,确诊MM后接受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VRd)方案诱导治疗缓解,18个月后复发。后续尝试伊沙佐米联合泊马度胺治疗无效,疾病进展至浆细胞瘤。换用伐美妥司他治疗,4周期后复查显示浆细胞瘤缩小70%,血清游离轻链水平恢复正常,至今维持治疗16个月,未出现疾病进展。这一案例直观体现了其对多线耐药MM的逆转效果。
RRMM曾因“无药可用”被称为“骨髓瘤的终点”,伐美妥司他通过BCMA靶向ADC机制,为这部分患者重启了治疗通道。随着对其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或能与CAR-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联用,进一步提升缓解深度,让更多“反复复发”的患者重获长期生存机会。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伐美妥司他(EZHARMIA/VALEMETOSTAT)的独特效果为肿瘤治疗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伐美妥司他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Valemetost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