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不断进步,塞利尼索作为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口服药物,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其独特之处在于作为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通过可逆性地结合并抑制核输出蛋白XPO1发挥作用。XPO1是细胞核内主要的蛋白质转运载体,负责将多种肿瘤抑制蛋白和生长调节蛋白从细胞核运输至细胞质。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细胞中,XPO1往往过度表达,导致p53、p21等肿瘤抑制蛋白异常排出至细胞质,从而减弱其抑癌功能。塞利尼索通过抑制XPO1功能,促使这些肿瘤抑制蛋白在核内积聚,重新激活其抑癌活性,同时将致癌蛋白mRNA滞留于核内,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塞利尼索目前主要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四种治疗(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需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此外,它也获批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标准给药方案为每周两次口服,通常在每周的第一天和第三天服药,推荐起始剂量为80毫克,需与地塞米松20毫克联合使用。药物应在每天的相同时间服用,可与食物同服或不同服。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和电解质水平,因为骨髓抑制和电解质紊乱是常见的不良反应。
关键临床试验数据证实了塞利尼索的疗效。在一项纳入122例重度经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研究中,这些患者平均接受过7种前期治疗,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总缓解率达到26%,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4.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8.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现有所有主要药物类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抗)均耐药的患者亚组中,仍观察到21%的缓解率。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传统药物相比,塞利尼索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为多重耐药患者提供了可能有效的治疗选择。
临床实践中,一位58岁男性患者的治疗经历具有代表性。该患者确诊多发性骨髓瘤5年,经历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达雷妥尤单抗在内的6种治疗方案后疾病进展。开始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初始剂量为每周80毫克两次口服。治疗2周后,患者骨痛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个月后实验室检查显示M蛋白水平下降35%,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治疗期间出现3级血小板减少和恶心,经调整剂量至每周60毫克两次,并加强止吐支持后,患者能够耐受治疗。持续治疗5个月,病情保持稳定。这个案例说明塞利尼索即使在极度难治的患者中仍能诱导治疗反应。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塞利尼索可能引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血液学毒性,以及恶心、呕吐、厌食等胃肠道反应,需要积极的预防性和支持性治疗。治疗期间应常规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恶心呕吐,并密切监测血象变化。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