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n Hippel-Lindau(VHL)综合征患者,由于VHL基因突变导致缺氧诱导因子(HIF)-2α持续稳定表达(正常情况下HIF-2α在缺氧时短暂激活,VHL基因正常时可被降解),进而异常激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促血管生成和促红细胞生成信号通路,引发肾细胞癌(RCC)、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及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多系统肿瘤,患者常出现血尿(肾癌)、头痛(血管母细胞瘤压迫脑组织)、腹痛(胰腺肿瘤)等症状,传统治疗(如手术切除)对多发肿瘤或无法手术的患者效果有限,且肿瘤易复发。贝组替凡(Belzutifan)作为口服HIF-2α抑制剂,如同为肿瘤的“缺氧调节开关”安装了精准“调控器”,通过抑制HIF-2α的活性,阻断其下游VEGF和EPO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和红细胞过度生成(降低血栓风险),同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VHL相关肿瘤具有多靶点治疗作用。
关键临床试验(MK-6482-004研究)数据显示,对于VHL相关肾细胞癌患者,贝组替凡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9%,肿瘤缩小≥30%的患者比例约30%,且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有疗效(部分患者肿瘤体积稳定或缩小);治疗12个月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超过80%。在实际案例中,一位35岁VHL综合征患者,确诊肾细胞癌(肿瘤直径约3cm)、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个小结节)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位于小脑,直径1cm),出现间歇性血尿(每月2-3次)和偶尔头痛;使用贝组替凡(120mg每日一次)三个月后,血尿消失,头痛缓解,六个月时复查CT,肾细胞癌肿瘤缩小至2cm,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结节稳定,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无增大,患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无需频繁就医。
与传统手术切除(如肾部分切除术)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如舒尼替尼)相比,贝组替凡的优势在于其多系统肿瘤控制能力——手术切除对多发肿瘤或位置复杂的肿瘤(如脑部血管母细胞瘤)难以完全清除,且术后易复发;舒尼替尼等抗血管生成药虽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但可能引发高血压(发生率约30%)、手足皮肤反应(约20%)等副作用。而贝组替凡通过口服给药,每日一次(120mg),可同时控制肾癌、血管母细胞瘤和胰腺肿瘤,3-4级不良反应(如贫血)发生率仅10%,主要副作用为疲劳(发生率约20%,多为轻度)、低血压(5%),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突然站起)和对症处理可缓解。某病例系列显示,多位VHL综合征患者使用贝组替凡后,五年内多系统肿瘤进展风险显著降低,且无需频繁接受手术或化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种针对VHL基因突变的缺氧调节治疗策略,为VHL相关肿瘤患者(尤其是多系统肿瘤患者)提供了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手段,如同缺氧调节大师,帮助他们稳定病情,延长无瘤生存期,享受更健康的生活。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