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前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骨质破坏为主要特征,后者则表现为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剧烈瘙痒和反复皮疹。传统治疗手段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易带来副作用,且部分患者应答不佳。乌帕替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通过精准阻断多种炎症因子的信号传导通路,包括白介素-6、干扰素-γ和白介素-4/13等,有效调节免疫过度激活状态,从而控制疾病进展。其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广谱免疫抑制剂,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安全性。
乌帕替尼适用于对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反应不足的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成人患者,以及对局部治疗控制不佳或不适合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在类风湿关节炎的III期临床试验中,接受乌帕替尼治疗的患者在12周时达到ACR20应答的比例为65%-7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0%左右,同时影像学进展延缓,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在特应性皮炎研究中,约40%-50%的患者在16周内实现EASI-75(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改善75%以上),瘙痒评分下降超过50%,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例如,一位48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使用甲氨蝶呤和生物制剂失败后,改用乌帕替尼每日一次15毫克,6周后关节肿胀和晨僵明显缓解,握力恢复,可独立完成家务活动。另一位18岁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依赖激素药膏,皮肤反复破溃,启用乌帕替尼后,8周内皮疹面积缩小70%,瘙痒显著减轻,睡眠质量改善,重返校园。
乌帕替尼以口服方式给药,类风湿关节炎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15毫克,特应性皮炎为每日一次15毫克或30毫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耐受性调整。服药时间不受饮食影响,但应固定时间以维持血药浓度稳定。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血脂和感染指标,因JAK抑制可能增加带状疱疹、呼吸道感染等风险。同时,应警惕血栓事件的潜在风险,尤其在老年、肥胖或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需评估获益与风险。患者若出现持续发热、咳嗽、皮肤水疱或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与其他JAK抑制剂相比,乌帕替尼对JAK1具有更高选择性,对JAK2、JAK3和TYK2的抑制作用较弱,因此在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副作用方面发生率相对较低。与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相比,乌帕替尼起效更快,口服便捷,避免注射带来的局部反应。一名62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曾使用TNF抑制剂但疗效逐渐减弱,转换为乌帕替尼后,炎症指标在4周内恢复正常,关节功能持续改善,且无需注射,依从性提高。在特应性皮炎领域,与单克隆抗体如度普利尤单抗相比,乌帕替尼为口服制剂,使用更方便,尤其适合不耐受皮下注射或需快速控制症状的患者。
尽管乌帕替尼疗效显著,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活动性严重感染患者、有肠穿孔病史或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治疗期间应接种必要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但避免使用活疫苗。长期使用需监测恶性肿瘤风险,尽管现有数据显示其肿瘤发生率与生物制剂相似,但仍需谨慎评估。患者应在风湿科或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用药,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乌帕替尼的出现为传统治疗失败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其精准的作用机制、明确的临床疗效和相对可控的安全性,使其成为现代免疫介导疾病管理中的重要选择。随着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和长期安全性监测的完善,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患者应充分了解治疗目标,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用药,实现疾病长期缓解与生活质量提升。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能够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炎症?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乌帕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wp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