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中,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缬更昔洛韦作为更昔洛韦的前体药物,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疱疹病毒,在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通常表现为无症状感染,但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可能引起严重疾病。缬更昔洛韦在体内通过肠道和肝脏的酯酶迅速水解为更昔洛韦,更昔洛韦随后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磷酸化为单磷酸盐,再经细胞激酶作用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这种活性代谢物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并掺入病毒DNA链中,导致DNA合成终止,从而抑制病毒复制。与更昔洛韦相比,缬更昔洛韦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达到60%左右,这使得口服给药能够达到与静脉给药相当的血药浓度。
万赛维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受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也适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治疗。在实体器官移植后,推荐预防剂量为每日一次900毫克,从移植后10天内开始服用,持续100至200天。治疗活动性巨细胞病毒病的剂量为每日两次900毫克,通常使用21至28天。艾滋病患者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的诱导治疗剂量为每日两次900毫克,维持治疗为每日一次900毫克。给药应随食物服用以提高生物利用度,片剂应整片吞服,不可压碎或咀嚼。
关键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372例肾移植患者中,万赛维预防组巨细胞病毒病的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45%。在肝移植患者中,缬更昔洛韦预防组疾病发生率为16%,而更昔洛韦组为38%。治疗活动性巨细胞病毒病时,缬更昔洛韦口服给药与静脉更昔洛韦的病毒清除率相当,分别为62%和59%。与更昔洛韦相比,缬更昔洛韦的口服给药方式为门诊治疗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医疗成本。然而,缬更昔洛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需要定期监测血细胞计数。
一位47岁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案例说明了其应用价值。该患者移植后开始使用缬更昔洛韦每日900毫克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治疗3个月时,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剂量调整为每日450毫克。调整后血细胞计数保持稳定,未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完成6个月预防治疗后顺利停药。这个案例体现了缬更昔洛韦在移植后感染预防中的有效性,也说明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调整剂量。需要注意的是,缬更昔洛韦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头痛等,多数症状轻微。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