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由于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引发的严重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涵盖骨骼损害、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症状。若不加干预,进展期患者生命往往在6个月内消逝。不过,随着医学进步,联合药物治疗让MM的缓解率显著提升,其中,帕比司他(Farydak/Panobinostat)的出现为MM治疗带来新曙光。
帕比司他作用机制
帕比司他是一种新型、广谱的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在正常细胞中,组蛋白的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维持着精妙平衡,这一过程对基因表达调控起着关键作用。HDAC负责去除组蛋白上的乙酰基,使得染色质结构紧密,抑制基因转录。而肿瘤细胞中,HDAC活性常常异常升高,导致一些抑癌基因表达受抑,肿瘤细胞得以肆意增殖、逃避凋亡。
帕比司他通过阻断HDAC的活性,让组蛋白过度乙酰化,染色质结构变得松散,原本受抑制的基因得以重新表达,其中就包括一系列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关键基因。同时,帕比司他还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削弱肿瘤细胞与周围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破坏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土壤”,进一步抑制肿瘤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帕比司他对癌细胞施加严重应激,直至其死亡,而健康细胞却能幸免于难,这为精准打击肿瘤细胞提供了有力保障。
帕比司他的临床疗效
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单药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帕比司他通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临床常见的是与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组成的Pano-VD方案。众多临床试验数据有力地证实了这一联合方案的卓越疗效。
在一项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研究中,接受Pano-VD方案治疗的患者,其总体缓解率大幅提高,部分患者甚至达到了深度缓解,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为患者争取到更多宝贵时间。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案,加入帕比司他后的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抑制骨髓瘤细胞的生长,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一些原本对常规治疗耐药的患者,在接受Pano-VD方案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骨髓瘤相关症状如骨痛减轻、贫血改善、肾功能稳定等,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这充分显示了帕比司他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独特优势与关键作用。
帕比司他的不良反应
Pano-VD方案的不良事件包含血细胞减少,这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出现贫血、出血倾向等问题;非血液学毒性方面,腹泻较为常见,偶尔还会引发营养不良、电解质失衡,对肾功能产生影响,患者也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下降、浮肿和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当帕比司他与硼替佐米联合时,采用硼替佐米皮下给药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叠加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在治疗全程,密切监测患者腹泻、感染、心脏毒性、血液毒性、血电解质水平、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等指标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顺利进行。
尽管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但综合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展现出的显著疗效,帕比司他无疑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相信对帕比司他的应用会更加精准、成熟,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开辟更广阔的前景。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帕比司他(FARYDAK/PANOBINOSTAT)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改善了多发性骨髓瘤的无进展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