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领域,攻克罕见病一直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作为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司美替尼的出现,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尤其是针对伴有症状、无法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N)的NF1患者。
NF1患者多在幼年起病,临床表现复杂,以咖啡牛奶斑和神经纤维瘤为显著特征,并且可累及多系统。其中,30%-50%的NF1患者会出现丛状神经纤维瘤。这些瘤体的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不仅会导致毁容、疼痛,还会引发运动及气道功能障碍、视力受损,甚至膀胱或肠道功能障碍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丛状神经纤维瘤存在肿瘤恶变风险,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瘤体起源于神经且血供丰富,传统的手术治疗面临诸多难题,如术中出血风险高、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于头颈部等特殊部位的瘤体难以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也高达66%。因此,开发有效的药物治疗迫在眉睫。
司美替尼属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1和2(MEK1/2)抑制剂。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MEK1/2蛋白处于细胞外信号相关激酶(ERK)通路的上游,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而MEK和ERK均是RAS调节的RAF-MEK-ERK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通路在多种癌症中常常异常激活。司美替尼通过特异性地抑制MEK1/2的活性,阻断了RAF-MEK-ERK信号通路的传导。这就好比切断了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信号高速公路”,使肿瘤细胞失去了持续生长和扩散的指令,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在NF1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中,口服司美替尼能够显著抑制ERK的磷酸化,减少神经纤维瘤的数量、体积以及增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SPRINT试验成果:在关键的Ⅱ期临床研究SPRINT中,司美替尼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该试验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PN患者,让患儿每日两次口服司美替尼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儿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68%,即瘤体完全消失或体积缩小至少20%的患者占比达68%。与之相比,自然史患者3年仅有15%无疾病进展,而接受司美替尼治疗的患者3年无疾病进展率(PFS)高达84%。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司美替尼能够显著延缓疾病进展,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稳定期。
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司美替尼总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任何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45%)主要包括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或腹泻,以及皮疹、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乏力等。不过,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轻至中度,如在SPRINT研究中,常见的呕吐、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腹泻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多为1-2级,在12个治疗周期内患者用药依从性超95%。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给予对症治疗等,以确保患者能够持续接受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司美替尼的出现为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相信司美替尼将在更多方面展现其治疗价值,为罕见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同时,医学工作者也在持续探索司美替尼在不同人群、不同病情阶段的最佳应用方案,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为攻克NF1等罕见病贡献更多力量。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司美替尼/科赛优(Koselugo/Selumetinib)在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治疗中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