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部分患者对传统化疗反应不佳或迅速耐药,尤其在RAS野生型人群中,亟需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帕尼单抗通过特异性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在化疗失败后仍能发挥显著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限于直接抑制肿瘤增殖,还能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效应,动员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增强整体抗肿瘤活性。
对于既往接受过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帕尼单抗单药治疗显示出明确疗效。临床试验表明,单药使用可使中位PFS达到5.1个月,ORR达到10%,疾病控制率超过40%。在联合伊立替康的方案中,疗效进一步提升,中位PFS延长至5.5个月,ORR达到22%。一位63岁女性患者,因结肠癌肝转移接受多线化疗后进展,RAS检测确认为野生型。改用帕尼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后,2个月复查CT显示肝转移灶缩小30%,CEA水平持续下降,症状如腹痛、乏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治疗耐受良好,仅出现轻度皮疹和疲劳。
相较于其他靶向药物,帕尼单抗在RAS野生型人群中的定位明确。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作用于VEGF通路,适用于所有RAS状态患者,但不具选择性。而帕尼单抗仅对RAS野生型有效,突变型患者不仅无益,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精准的分子筛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与西妥昔单抗相比,帕尼单抗在药代动力学上半衰期更长,支持每两周给药,减少输注频率,提升患者依从性。真实世界研究也证实,其在老年和体弱患者中同样安全有效。
使用期间应定期评估皮肤、电解质和感染情况。严重皮疹可考虑暂停给药或减量,低镁血症需长期监测。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避免日晒,保持皮肤湿润。治疗前必须确认RAS状态,避免无效治疗。帕尼单抗以其明确的靶向性、可验证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为化疗难治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帮助其延长生存并维持生活质量。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帕尼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