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1基因融合是肺癌中另一种“可靶向”的突变,约占非小细胞肺癌的1%-2%。这类患者起初对克唑替尼反应不错,但约70%会在2年内出现耐药——主要是ROS1基因发生二次突变(如G2032R、L2026M),或旁路通路激活。由于ROS1阳性患者少见,很多药物缺乏针对性数据,患者耐药后往往陷入“无药可用”的境地。此时,能覆盖ROS1多突变的劳拉替尼,成了他们的“生存曙光”。
劳拉替尼对ROS1的抑制源于它的“泛靶点设计”。作为三代ALK/ROS1抑制剂,它能结合ROS1激酶的ATP口袋,抑制多种ROS1突变——包括克唑替尼耐药的G2032R、L2026M,以及少见的D2033N、S1986F/Y等。这种“泛抑制”能力,让劳拉替尼不仅能治疗初治ROS1患者,还能应对耐药后的复杂突变。
适用人群是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尤其是对克唑替尼耐药,或没有其他靶向治疗选项的。临床推荐剂量是每日一次口服100mg,空腹或随餐均可,药物吸收不受食物影响。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部分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和心肌酶(罕见但需警惕)。
药效方面,关键临床试验显示,ROS1阳性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6个月——比克唑替尼耐药后化疗的3.6个月延长了两倍多。与一代抑制剂相比,劳拉替尼对G2032R突变的抑制活性高8倍,因此对克唑替尼耐药的患者仍有25%的缓解率。副作用上,劳拉替尼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主要是转氨酶升高(约10%),而化疗的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达45%,患者更容易出现发热感染。
45岁的王女士就是受益者:她2018年确诊ROS1阳性肺腺癌,用克唑替尼治疗1年,肺部病灶稳定,但2019年出现胸腔积液,基因检测显示ROS1 G2032R突变。换劳拉替尼后,胸水逐渐减少,肺部病灶缩小20%;治疗6个月后,胸水消失,病灶保持稳定,至今已维持治疗14个月,能正常上班、照顾家人。
对ROS1阳性肺癌患者来说,劳拉替尼是“罕见突变的希望”。它通过覆盖ROS1多突变,解决了克唑替尼耐药的问题,让这部分少见患者也能获得长期生存。过去,ROS1阳性患者常被视为“无药可治”,现在有了劳拉替尼,他们终于能说:“我也有机会,和其他患者一样活得更久。”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