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中约15%-20%的患者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这类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确诊时多为晚期,失去手术机会。传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化疗对FGFR2异常的针对性不足,患者客观缓解率仅约10%-15%,且常伴随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更棘手的是,即便初始治疗有效,多数患者仍会因耐药进展,生存期有限。英菲格拉替尼的出现,精准瞄准FGFR2异常这一“分子开关”,为经治的FGFR2突变胆管癌患者提供了新的靶向治疗选择。
英菲格拉替尼的核心机制是选择性抑制FGFR2酪氨酸激酶活性。FGFR2融合或重排会导致其持续激活,下游PI3K/AKT、MAPK等通路被异常激活,驱动肿瘤细胞疯狂增殖。英菲格拉替尼通过与FGFR2的ATP结合口袋紧密结合,阻断激酶活性,切断肿瘤细胞的“能量供给”。同时,它对FGFR1、FGFR3等其他亚型的抑制作用较弱,减少了脱靶效应。研究数据显示,服用英菲格拉替尼后,患者血液中FGFR2下游信号分子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直接反映了对异常通路的抑制。
适用人群明确指向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患者,尤其是已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性治疗(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群体。药物需每日一次口服,空腹或随餐均可,推荐剂量为125毫克,需持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耐受。药效学研究显示,连续服药2周后,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如CA19-9)水平开始下降,12周时影像学评估显示,部分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关键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整体客观缓解率达23.1%,其中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0个月,较传统二线化疗的2-3个月显著延长。
实际案例中,62岁的陈先生确诊胆管癌3年,先后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均因肿瘤进展停药。基因检测显示FGFR2-CCDC6融合,入组英菲格拉替尼治疗后,第4周期复查CT提示肝内转移灶缩小40%,CA19-9从治疗前的890U/mL降至210U/mL。治疗期间仅出现轻度腹泻,通过调整饮食缓解。目前他已持续用药10个月,定期复查显示病情稳定,能正常散步、买菜,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对FGFR2突变胆管癌患者而言,英菲格拉替尼的意义在于“精准反击”。它绕过了传统化疗“无差别攻击”的弊端,直接针对肿瘤特有的基因异常发力,既提高了疗效,又降低了全身毒性。它的出现,让经治患者不再因“无药可用”而绝望,为这部分人群的生存期延长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切实可能。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英菲格拉替尼(INFIGRATINIB/TRUSELTIQ)有效提高胆管癌患者生存率?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