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以上,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不适合根治性治疗。尽管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显著进展,但无驱动基因突变或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仍依赖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雷莫卢单抗通过特异性结合VEGFR-2,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破坏肿瘤赖以生存的微环境。这种作用机制独立于肿瘤细胞本身的基因状态,因此适用于广泛人群,尤其在鳞癌和非鳞癌中均显示出临床获益。
雷莫卢单抗适用于铂类化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给药方案为每三周一次静脉输注,剂量为10毫克/公斤体重,与多西他赛同日或交替给药。首次输注建议持续60分钟,若无输液反应,后续可缩短至30分钟。治疗期间需关注高血压、出血、血栓及胃肠道穿孔等潜在风险,虽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危及生命。临床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0.5个月,较单用多西他赛延长1.4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22%,客观缓解率提升至23%。
一名63岁男性患者因持续咳嗽、咯血就诊,影像学提示右肺中央型肿块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病理确诊为肺鳞癌IV期。一线接受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4周期后疾病进展。转入二线治疗后,采用雷莫卢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方案,治疗两个周期后复查显示原发灶缩小25%,纵隔淋巴结缩小,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持续8个月,期间仅出现轻度高血压,经药物控制后稳定。该案例体现了雷莫卢单抗在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较于其他抗血管药物,雷莫卢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独特定位。贝伐珠单抗虽在非鳞癌中有应用,但禁用于鳞癌患者,因咯血风险高。而雷莫卢单抗在鳞癌人群中积累了阳性数据,扩展了治疗选择。与小分子TKI相比,其不依赖特定基因突变,适用人群更广。尽管免疫治疗已成为二线标准之一,但PD-L1低表达或免疫相关禁忌患者仍需替代方案。雷莫卢单抗联合化疗为这类患者提供了可靠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需注意输液前预处理,预防过敏反应。患者应避免同时使用抗凝药物或NSAIDs,以降低出血风险。定期监测血压、尿常规和影像学变化是治疗管理的关键。雷莫卢单抗以其广谱适用性和可管理的安全性,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延长生存,更提升了治疗的可及性与灵活性,为不同背景的患者带来切实获益。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雷莫卢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bxyw/lml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