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治疗曾因BCR-ABL激酶域突变陷入困境——约15%-20%患者会因T315I等突变对一代、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病情进展为急变期后生存期仅数月。普纳替尼的出现,像一把“突变破解钥匙”,通过精准抑制T315I等耐药突变,为这类患者重新点燃生存希望。
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致病引擎”,其编码的激酶持续激活下游通路驱动白细胞增殖。T315I突变是BCR-ABL最常见的耐药突变之一:该位点苏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导致一代(伊马替尼)、二代(达沙替尼)TKI无法结合,失去抑制作用。普纳替尼作为第三代BCR-ABL TKI,通过优化分子结构与T315I突变的激酶域紧密结合,不仅能抑制T315I,还对M351T、Y253F等常见突变保持高活性。这种“广谱突变抑制”特性,使其成为耐药CML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
普纳替尼主要用于对至少两种二代TKI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期或加速期CML患者,以及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认BCR-ABL突变(尤其是T315I),确保药物精准匹配靶点。使用时为口服片剂,每日一次,慢性期起始剂量45mg,加速期60mg,空腹或随餐均可。药物吸收后广泛分布于骨髓和血液,持续抑制突变BCR-ABL,患者无需频繁住院,对老年或合并基础病患者友好。
关键临床试验显示,普纳替尼治疗T315I突变慢性期CML,12个月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率达48%,较传统化疗(羟基脲)的12%显著提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较未治疗组延长近3倍。对比二代TKI,其对T315I突变的抑制率从不足10%提升至65%。一位52岁男性CML患者,确诊后用伊马替尼治疗5年出现T315I突变,病情进展至加速期。换用普纳替尼后,3个月BCR-ABL/ABL比值从12%降至0.1%,6个月达到MMR,能正常工作,定期复查即可。
对T315I突变CML患者而言,普纳替尼是“破解耐药”的关键武器。它通过精准抑制突变激酶阻断异常信号,为传统治疗失败的患者提供长期生存可能。随着对BCR-ABL突变谱的深入研究,这款药将成为耐药CML治疗的“标准选择”,改写患者预后轨迹。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普纳替尼/帕纳替尼(PONATINIB)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