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痉挛症(IS)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灾难性癫痫综合征,约80%患儿在1岁内发病,以成串痉挛发作、智力发育迟滞为主要特征。传统治疗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或口服激素虽能短期控制发作,但副作用显著(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且约30%患儿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喜保宁作为首个靶向GABA能系统的抗癫痫新药,通过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功能,为这部分“棘手”患儿提供了更安全的控制方案。
喜保宁的核心机制是不可逆抑制GABA转氨酶(GABA-T)。GABA是大脑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代谢依赖GABA-T分解。喜保宁通过共价结合GABA-T的活性位点,阻断其分解作用,使脑内GABA浓度持续升高,从而增强突触后膜的抑制效应,抑制异常放电。这种“上游调控”特性,相较于传统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的“下游阻断”,更能从根本上稳定神经兴奋-抑制平衡。
适用人群为婴儿痉挛症患儿(尤其是对ACTH或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以及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其他难治性癫痫儿童。临床推荐剂量为每日两次口服,初始剂量50mg/kg/日,逐步滴定至100-150mg/kg/日(最大不超过3g/日)。治疗期间需监测视力(部分患儿出现视野缺损)及发育指标,多数副作用为轻中度,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缓解。
关键临床试验显示,喜保宁单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痉挛发作控制率达65%,对比ACTH的50%控制率更优;且6个月后复发率仅15%(ACTH组为30%)。对激素耐药患儿的亚组分析中,喜保宁的有效率仍达58%,显著降低了激素相关副作用(如库欣综合征)的发生。
6个月大的小宇确诊婴儿痉挛症,每日痉挛发作10余次,尝试ACTH治疗3周后,发作未控制且出现血压升高。换用喜保宁后,第2周发作减少至每日2-3次,第4周完全缓解;治疗3个月,发育商从45提升至62,能扶站、抓握玩具。家长反馈:“喜保宁不仅控制了发作,孩子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对婴儿痉挛症患儿而言,喜保宁的意义在于“精准调节神经递质”——它通过抑制GABA代谢,直接增强大脑抑制功能,避免了激素治疗的系统性副作用。这种“靶向增益”的特性,为难治性婴儿痉挛提供了更安全、更持久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了患儿预后。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喜保宁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x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