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膜样组织在子宫腔外生长,引起慢性盆腔痛、严重痛经、性交痛及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虽然激素治疗(如孕激素、复方口服避孕药)是常用的一线疗法,通过造成假孕状态或抑制排卵来缓解疼痛,但部分患者存在禁忌症、耐受性差或疗效不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虽有效,但需注射给药且低雌激素副作用明显。艾拉戈克钠作为一种口服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拮抗剂,提供了创新的非激素治疗选择。艾拉戈克钠通过竞争性阻断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快速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脉冲式分泌。这一作用导致卵巢性激素(雌二醇和孕酮)的合成迅速减少,使患者处于一种可逆的低雌激素状态,类似于药物性绝经。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同样依赖于雌激素生长,在低雌激素环境下会逐渐萎缩,从而减轻炎症和相关疼痛。它被批准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中重度疼痛。
临床研究数据证实了艾拉戈克钠的显著疗效。与安慰剂相比,接受艾拉戈克钠治疗的患者在测量痛经和非经期盆腔痛的数值评分量表上表现出显著且临床意义的降低。每日一次或两次口服给药提供了便利性。其起效迅速,通常在治疗第一个月内就能观察到疼痛减轻。一位32岁的女性患者,深受严重痛经和慢性盆腔痛困扰多年,影响工作和生活,曾尝试口服避孕药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但或因情绪低落、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无法耐受,或疼痛控制不理想。在开始艾拉戈克钠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后,其痛经评分在第一个月经周期即大幅下降,非经期盆腔痛和性交痛也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与需要注射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相比,艾拉戈克钠的口服给药方式更易被接受,且其拮抗机制避免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初始使用时的“火焰效应”(一过性激素升高)。然而,与其他通过抑制卵巢功能起效的药物类似,艾拉戈克钠的主要副作用源于低雌激素状态,包括潮热、盗汗、睡眠障碍、关节痛以及潜在的骨密度下降。因此,治疗持续时间通常建议不超过24个月,并需评估骨密度变化。艾拉戈克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特别是那些对激素治疗不耐受或禁忌的患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口服非激素治疗选项,体现了疼痛管理的个体化策略。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