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 G12C突变并不局限于肺癌,还广泛存在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占比约1%-3%。过去,这些患者虽然携带相同的致癌突变,却因“癌种不同”无法共享靶向药,只能各自面对传统治疗的局限:结直肠癌患者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有效率仅5%;胰腺癌患者用吉西他滨,中位生存期只有6个月。索托拉西布的出现,让跨瘤种的KRAS G12C突变患者终于有了“统一武器”。
索托拉西布的跨瘤种有效性,源于它对KRAS G12C的“通用抑制”——不管肿瘤长在哪个器官,只要携带这个突变,药物就能精准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临床数据显示,索托拉西布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的实体瘤,客观缓解率(ORR)达17.4%:其中结直肠癌患者的ORR 12.5%(对比化疗的5%),胰腺癌患者的ORR 5.6%(对比化疗的2%),胆管癌患者的ORR 15.4%(对比化疗的7%)。这些数字虽不算高,但对过去有效率不足10%的瘤种来说,已是质的飞跃。
适用人群覆盖所有KRAS G12C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无论癌种。使用方法与肺癌一致:每日一次口服960mg,空腹或随餐均可。治疗期间需关注肿瘤微环境的变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肿瘤“假进展”,但继续用药后往往能获得缓解。
62岁的王女士确诊结肠癌时,已经是晚期,肝脏有多发转移。基因检测显示KRAS G12C突变,她先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病灶稳定3个月后迅速进展,腹胀得连饭都吃不下。换用索托拉西布后,第8周复查CT,结肠病灶缩小30%,肝脏转移灶从2个减少到1个;治疗9个月时,所有病灶均保持稳定,她能正常散步、给孙子织毛衣。王女士说:“没想到针对肺癌的药,能治好我的结肠癌——原来靶向治疗不是‘按癌种选药’,而是‘按突变选药’。”
索托拉西布的跨瘤种价值,在于它验证了“分子靶向”的核心逻辑: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而非器官起源。过去,医生按癌种选药,常常让携带相同突变的患者错过有效治疗;现在,索托拉西布让“以突变定治疗”从理念走向现实,让不同器官的KRAS G12C突变患者都能共享精准治疗的成果——这是医学对“个体化治疗”的最好诠释。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索托拉西布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stl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