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上皮癌是起源于泌尿系统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以膀胱癌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膀胱癌的90%。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曾长期陷入困境:约70%患者初始接受铂类化疗,但最终会出现耐药,此时传统二线化疗的客观缓解率不足10%,中位生存期仅约6个月,多数患者面临“无药可用”的绝境。更关键的是,这类耐药患者中约20%携带FGFR基因变异——包括FGFR2/3的突变或融合,而FGFR通路的异常激活正是驱动肿瘤生长的核心因素。厄达替尼的出现,精准击中了这一致病根源,为铂类耐药患者打开了靶向治疗的新窗口。
厄达替尼的核心治疗原理围绕FGFR通路的精准阻断展开。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有4个成员,其中FGFR3突变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占比约15%,FGFR2/3融合在上尿路上皮癌(如肾盂、输尿管癌)中占比约5%。这些变异会让FGFR蛋白持续处于激活状态,无需外界信号刺激就不断向癌细胞发送增殖指令,推动肿瘤生长、侵袭。厄达替尼作为选择性FGFR1-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特异性结合变异FGFR的ATP结合口袋,抑制其激酶活性,切断异常信号传导,从而遏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这种“只针对变异靶点”的机制,区别于传统化疗的“无差别杀伤”,既提高疗效,又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实际使用中,厄达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8mg,若患者耐受良好且未出现疾病进展,4周后可递增至9mg——这种剂量优化策略平衡了疗效与安全性。关键临床试验RAGNAR数据显示,对于铂类耐药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无论FGFR变异类型是突变还是融合,厄达替尼的客观缓解率(肿瘤缩小≥30%)达到40%,完全缓解率(肿瘤完全消失)为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从治疗到肿瘤再次进展的时间)为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长达13.8个月。对比传统二线化疗的6个月总生存期,这一数据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而与其他FGFR抑制剂相比,厄达替尼对FGFR3突变的覆盖更全面——FGFR3突变是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的变异类型,这让它在靶点匹配度上更具优势。
65岁的张大爷是典型受益者。他3年前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切除后1年复发,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3个周期,因骨髓抑制被迫停药,复查显示肺部转移灶增大。基因检测发现他的肿瘤携带FGFR3 S249C突变,于是开始使用厄达替尼。用药8周后,张大爷的背部疼痛明显缓解,CT显示肺部转移灶缩小30%;3个月后,肿瘤继续缩小至原体积的1/2,目前他已用药18个月,病情稳定,还能每天去公园散步。张大爷说:“之前以为没救了,没想到这个药让我又多了几年好好生活的时间。”
对于铂类耐药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厄达替尼不仅是一种药物,更是打破“治疗绝境”的关键。它通过精准靶向FGFR变异、覆盖常见致病突变的特性,为这部分患者争取了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随着对尿路上皮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厄达替尼或在更早期治疗阶段发挥作用,让更多患者避免走到铂类耐药的境地。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厄达替尼(BALVERSA/ERDAFITINIB)能够精准地靶向过度活跃的FGFR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厄达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edat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