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进入精准靶向时代,针对不同驱动基因突变的药物不断涌现。波齐替尼是一种口服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它曾被探索用于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这类突变以往对早期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不敏感,治疗选择有限。波齐替尼的设计旨在更有效地抑制由这种突变所驱动的肿瘤生长。
患者通常每日一次或两次口服给药。早期临床研究显示,波奇替尼在这一特定患者群体中展现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部分患者的肿瘤缩小。然而,数据也表明其伴随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且有时程度较重,主要包括腹泻、皮疹、口腔炎、皮肤干燥及甲沟炎等。与后续获批用于同类突变的药物相比,波齐替尼的疗效和耐受性特征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面临更多挑战。尽管它代表了针对这一难治靶点早期探索的努力,但由于其治疗窗相对狭窄,即有效剂量和毒性剂量较为接近,需要非常谨慎的剂量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控。
有临床案例提及,一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阳性晚期肺癌患者,在化疗进展后尝试使用波奇替尼。治疗初期,影像学评估显示肺部病灶有所控制,但患者同时经历了较严重的腹泻和皮疹,需要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和剂量调整来管理。这个案例反映了靶向药物研发的复杂性,波齐替尼作为早期探索者,为后续更优药物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凸显了在靶向治疗中平衡疗效与安全性的永恒主题。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