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受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非戈替尼(商品名Jyseleca)的出现,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非戈替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关键在于对免疫细胞信号通路的精准调节。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多种细胞因子释放,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非戈替尼恰似一位“微观调控大师”,它是一种选择性Janus激酶(JAK)1抑制剂。JAK激酶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非戈替尼通过抑制JAK1,阻断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减轻肠道炎症。
非戈替尼适用于对一种或多种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应答不足或不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成人患者。以一位38岁的患者王女士为例,她患溃疡性结肠炎多年,尝试过多种TNF拮抗剂治疗,但效果不佳,仍频繁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每天排便次数多达8-10次,还伴有便血。在使用非戈替尼治疗后,王女士的症状逐渐改善。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她的腹痛明显减轻,腹泻次数减少到每天3-4次,便血情况也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非戈替尼一般为口服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200mg。患者需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服药,可与食物同服或不与食物同服,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确保药物持续发挥作用。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常见的如感染、肝酶升高、血脂异常等。对于感染,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类型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对于肝酶升高,会进一步评估原因,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保肝药物;对于血脂异常,会指导患者调整饮食,必要时给予调脂药物。
从功能药效方面来看,非戈替尼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效果显著。临床研究表明,部分使用非戈替尼的患者,肠道炎症得到有效控制,疾病活动度降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非戈替尼具有独特优势。传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等。而非戈替尼通过精准抑制JAK1,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更具针对性,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非戈替尼凭借精准的治疗原理、明确的适用症状、便捷的使用方法以及突出的功能药效,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重要的治疗药物,助力他们在对抗疾病的道路上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