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分为肝内和肝外两型,其中约10%-15%的患者携带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这个曾被视为“不可成药”的靶点,曾让晚期患者陷入绝境:主流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的客观缓解率仅1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不足4个月,多数人在1年内因耐药进展而失去治疗机会。英菲格拉替尼的出现,恰如一把“分子钥匙”,精准打开了FGFR2突变胆管癌的靶向治疗之门。
英菲格拉替尼的核心机制是抑制F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FGFR2是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的关键受体,FGFR2融合或重排会导致其持续激活下游MAPK、PI3K通路,驱动肿瘤无序生长。英菲格拉替尼能特异性结合FGFR2的ATP口袋,阻断激酶功能,切断肿瘤“生长信号”,且对正常FGFR受体影响极小。这种精准性让它在FGFR2异常的肿瘤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适用人群为携带FGFR2融合或重排的晚期胆管癌患者,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化疗。临床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125mg,需空腹服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以保证吸收。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偶见轻度ALT升高)和电解质(如磷、钙),多数副作用为1-2级,调整剂量或对症处理后可缓解。
关键临床试验显示,英菲格拉替尼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达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5.0个月——对比传统化疗的ORR 15%、PFS 3.4个月、OS 11.0个月,生存获益显著提升,且缓解持续时间(DoR)达8.3个月,让患者能更久地维持生活质量。
56岁的陈先生2021年确诊肝内胆管癌,FGFR2融合阳性,化疗4周期后病灶仅缩小10%,还出现严重骨髓抑制。换用英菲格拉替尼后,第6周肝脏病灶缩小35%,黄疸缓解;治疗12个月时病灶仍稳定,能正常散步陪孙子。他说:“化疗让我吃尽苦头,英菲格拉替尼不仅有效,副作用还小,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对FGFR2融合胆管癌患者而言,英菲格拉替尼打破了化疗耐药的困境,是首个专门针对该突变的靶向药,让患者从“无药可用”转向“精准治疗”,标志着胆管癌治疗从“经验驱动”向“分子驱动”的转变。
对于具有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晚期难治性胆管癌患者,英菲格拉替尼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和可控的AE谱。最常见(≥20%)不良反应为指甲毒性、口炎、干眼症、疲劳、脱发、掌-跖红色感觉障碍综合征、关节痛、味觉障碍、便秘、腹痛、口干、睫毛变化、腹泻、皮肤干燥、食欲下降、视力模糊和呕吐。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英菲格拉替尼(TRUSELTIQ)治疗FGFR2突变的晚期胆管癌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