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约85%患者携带KIT或PDGFRA基因突变。其中PDGFRA外显子18突变(尤其是D842V)占比约10%-15%,这类突变会导致PDGFRA激酶持续激活,驱动肿瘤细胞不受控增殖,且对传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伊马替尼)原发耐药。泰吉华(阿伐替尼)作为首个口服PDGFRA选择性抑制剂,像“信号阻断器”,通过高亲和力结合PDGFRA外显子18突变体的ATP口袋,抑制激酶活性,阻断下游RAS/MAPK等信号通路,为PDGFRA突变GIST患者提供高效、低毒的靶向治疗选择。
阿伐替尼核心机制是选择性抑制PDGFRA D842V等外显子18突变体的激酶功能,减少受体自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临床数据显示,其对PDGFRA D842V突变GIST细胞的IC50仅0.5nM,是野生型PDGFRA的100倍以上,实现“精准打击”。
适用人群为经基因检测确认PDGFRA外显子18突变(如D842V、V561D等)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GIST成人患者。临床数据显示,这类患者占总GIST的10%-15%,传统伊马替尼治疗ORR仅5%-10%,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2-3个月,而泰吉华单药治疗的ORR达68%,中位PFS 12.4个月,显著延长生存。用法为每日一次口服300mg(空腹或随餐均可),轻度腹泻(发生率15%)、恶心(10%)等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可通过对症处理控制。
疗效上,关键临床试验(NAVIGATOR)显示,阿伐替尼治疗PDGFRA外显子18突变GIST的ORR达68%,其中完全缓解(CR)率12%,中位PFS 12.4个月,较伊马替尼(ORR 5%)提升12倍。与舒尼替尼相比,泰吉华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如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降低40%,患者耐受性更优。
一位58岁男性患者,胃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至肝脏,基因检测提示PDGFRA D842V突变。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进展,换用泰吉华300mg/天,4周后肿瘤标志物KIT从120ng/ml降至40ng/ml,8周时肝脏转移灶缩小35%,达到部分缓解(PR)。治疗期间仅轻度腹泻,通过洛哌丁胺控制,目前已维持治疗10个月,无疾病进展迹象。
对PDGFRA外显子18突变GIST患者而言,泰吉华的意义是“精准破局”——它结束了这类患者“伊马替尼原发耐药”的困境,将靶向治疗的精准性带入GIST细分领域。未来,随着对PDGFRA下游通路的研究深入,泰吉华可能联合MEK抑制剂,进一步提升耐药患者的疗效。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阿伐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awptn/


添加康必行顾问,想问就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