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格拉替尼是一种口服的选择性FGFR1-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患者。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且其对传统化疗敏感性低,预后较差。约15%-20%的胆管癌患者存在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这为英菲格拉替尼的应用提供了精准靶点。
英菲格拉替尼通过竞争性抑制FGFR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它能竞争性结合FGFR1/2/3的ATP结合位点,阻断激酶磷酸化,抑制下游RAS-MAPK、PI3K-AKT-mTOR等信号通路激活,遏制肿瘤细胞增殖信号传导。同时,阻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FGFR结合,终止FGFR异常激活导致的持续信号传导,而这种异常激活在有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的胆管癌中常见。其对野生型FGFR抑制作用较弱,可减少对正常细胞影响,降低脱靶毒性。
针对英菲格拉替尼治疗胆管癌的临床试验,招募了先前接受过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管癌且伴FGFR2融合或重排的成人患者。
结果显示,其客观缓解率(ORR)达23%-40%,高于传统化疗的11.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7.3个月及以上,优于化疗组的5.6个月及以下。在一项对比研究中,英菲格拉替尼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0个月,化疗组5.3个月,且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50.9%,低于化疗组的73.2%,体现出疗效和安全性优势。
英菲格拉替尼常见副作用有指甲毒性(变色、变脆、脱落等)、口腔炎(黏膜红肿、疼痛、溃疡等)、干眼症(干涩、异物感等)、疲劳(乏力、倦怠等)。
高磷血症较突出,约83%患者需用磷酸盐结合剂治疗,长期可能引发软组织矿化、皮肤钙质沉着等问题。眼部毒性还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及视力模糊、白内障等眼科疾病。这些不良反应与药物抑制FGFR作用相关,会影响依赖该信号通路的正常组织细胞。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英菲格拉替尼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