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中髓系原始细胞的异常增殖,破坏了正常的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约8%-19%的人存在IDH2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会导致细胞代谢发生异常,产生一种名为2-羟基戊二酸(2-HG)的代谢产物。2-HG在细胞内积累后,会干扰正常的细胞分化和增殖过程,从而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因此,针对IDH2突变的治疗策略已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恩西地平的开发是基于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基因的某些突变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恩西地平作为一种IDH2抑制剂,能够特异性地抑制突变的IDH2酶的活性,进而干扰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恩西地平由美国Agios Pharmaceuticals开发,于2017年8月在美国获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携带IDH2基因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恩西地平治疗晚期伴IDH2突变复发/难治老年AML疗效怎么样?
研究方法
在一项开放标签、随机、3期临床试验(NCT02577406)中,研究对象为年龄超过60岁、携带IDH2基因突变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旨在对比口服IDH2抑制剂恩西地平与常规护理(CCR)的疗效差异。共有319名符合标准的患者参与了该试验,其平均年龄为71岁。这些患者在入组前已接受过4种CCR治疗方案中的一种,包括阿扎胞苷、中剂量阿糖胞苷(IDAC)、低剂量阿糖胞苷(LDAC)或最佳支持治疗(BSC)。随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158人接受每日100毫克的恩西地平治疗,另一组161人接受CCR治疗。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涵盖无事件生存期(EFS)、治疗失败时间(TTF)、总缓解率(ORR)、血液学改善(HI)和输血独立性(TI)。在试验过程中,恩西地平组有1例(0.6%)患者和CCR组有20例(12%)患者未接受随机分配的治疗。在随访期间,两组分别有30%和43%的患者接受了后续的AML针对性治疗。
研究结果
在疗效方面,恩西地平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6.5个月,而常规护理(CCR)组为6.2个月(风险比HR为0.86,P值为0.23),恩西地平组的1年生存率达到了37.5%,相比之下,CCR组仅为26.1%
在接受恩西地平治疗的患者中,无事件生存期(EFS)的中位数为4.9个月,显著高于CCR组的2.6个月(HR为0.68,P值为0.008);治疗失败时间(TTF)的中位数也更长,为4.9个月,而CCR组仅为1.7个月(HR为0.53,P值小于0.001)。此外,恩西地平组的总缓解率(ORR)高达40.5%,远超CCR组的9.9%(P值小于0.001);血液学改善(HI)方面,恩西地平组的表现也优于CCR组(11.2%);在输血独立性(TI)上,恩西地平组有31.7%的患者实现了红细胞(RBC)输血独立,而CCR组仅为9.3%。
在安全性评估方面,共有157名恩西地平组患者(占比99.4%)和141名CCR组患者(占比87.6%)参与了评估。恩西地平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142天(范围从3天到1270天),而CCR组为36天(范围从1天到1166天)。在治疗过程中,共记录到121名恩西地平组患者(77%)和86名CCR组患者(61%)出现了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EAE)。
恩西地平组中较为常见的TEAE包括恶心、血胆红素升高和血小板减少症等。在严重程度较高的TEAE方面,恩西地平组有74例(47%)患者出现了大于3级的治疗相关TEAE,而CCR组为49例(35%)。两组报告的治疗相关严重TEAE频率相近,恩西地平组为22%,CCR组为21%。在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中,恩西地平组有2%的患者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而CCR组为8%;此外,恩西地平组中有6%的患者出现了分化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