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戈非尼(Regorafenib)作为一种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免疫逃逸相关信号通路,在晚期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涵盖对VEGFR、PDGFR、FGFR及RAF/MEK/ERK通路的阻断,形成对肿瘤微环境的全面调控。本文将从药物机制、临床适应证及联合治疗策略展开分析。
一、药物机制与核心靶点
瑞戈非尼通过抑制VEGFR1-3、TIE2等受体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同时靶向PDGFR-β、FGFR1破坏肿瘤基质支持网络。其独特之处在于对RAF激酶家族的抑制,可覆盖BRAF V600E突变型肿瘤细胞。此外,瑞戈非尼通过抑制CSF1R减少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浸润,重塑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为联合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二、核心适应证与临床证据
1.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
CORRECT研究显示,瑞戈非尼三线治疗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6.4个月,疾病控制率达41%。亚洲人群的CONCUR研究进一步证实,中位总生存期达8.8个月,肝转移患者获益更显著。近年来,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在微卫星稳定(MSS)型mCRC中展现出协同效应,客观缓解率提升至21%-3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5个月。
2.胃肠道间质瘤(GIST)
GRID试验中,瑞戈非尼用于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进展后的GIST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4.8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73%。长期随访数据显示,10%患者持续缓解超过3年,突破了GIST后线治疗的生存瓶颈。
3.肝细胞癌(HCC)
RESORCE研究证实,瑞戈非尼作为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的二线方案,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10.6个月,较安慰剂组提高2.8个月。序贯治疗策略(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可使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26个月,成为HCC系统治疗的标准路径。
瑞戈非尼作为多靶点抗癌药物的代表,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调控微环境及抑制癌基因信号,在mCRC、GIST和HCC等领域确立了标准治疗地位。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解析及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其临床应用边界正不断拓展。未来,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准治疗及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或将推动瑞戈非尼从“生存延长者”向“功能性治愈”推动者转变。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瑞戈非尼 https://rgfn.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