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尼单抗作为一种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药物,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为特定类型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尤其是在结直肠癌等疾病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作用。
转移性结直肠癌:帕尼单抗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野生KRAS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它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研究表明,在KRAS基因未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帕尼单抗能够发挥较好的疗效。这是因为KRAS突变常见于结直肠癌患者,突变后的KRAS会激活下游的MAPK信号通路,使肿瘤细胞能够绕过EGFR的抑制作用,持续进行增殖和生长。而当KRAS为野生型时,帕尼单抗阻断EGFR信号通路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此外,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帕尼单抗常常与化疗药物(如氟尿嘧啶类药物、奥沙利铂等)联合使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局部晚期结肠癌:近期的研究还探索了帕尼单抗在局部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例如,在特定的基于分子生物标志物和EGFR配体表达筛选的患者群体中,将帕尼单抗与标准化疗(如FOLFOX方案)联合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显示出降低复发风险的趋势,并且在无病生存期(DFS)、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CSS)和总生存期(OS)方面有显著改善,特别是在EGFR配体epiregulin(EREG)及amphiregulin(AREG)高表达的患者中效益更为明显。这为局部晚期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精准化策略。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对于EGFR过度表达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帕尼单抗也有显著疗效。在晚期患者中,当帕尼单抗与放疗或化疗联合使用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一些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帕尼单抗作为单一治疗或与化疗联合应用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其他EGFR过度表达的肿瘤类型:除了上述常见肿瘤,帕尼单抗还在某些临床研究中被尝试用于治疗其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的肿瘤类型,尽管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但为未来肿瘤治疗的拓展提供了研究方向。
一项关键的随机、非盲、对照III期试验对帕尼单抗单药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该试验纳入了463名耐药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且所有患者肿瘤细胞中EGFR阳性比例均在1%以上。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6mg/kg/2wk的帕尼单抗治疗,另一组接受最佳支持治疗,治疗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剂量毒性。结果显示,帕尼单抗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增高;治疗组的反应率为10%,明显高于最佳支持治疗组的0%;治疗组疾病稳定率为27%,而最佳支持治疗组为10%。虽然两组间的总生存期(OS)无明显差别,但这可能是由于大量患者从最佳支持治疗组交叉进入治疗组所致。此后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发现,治疗获益主要局限于KRAS野生型患者,KRAS突变组患者并未从帕尼单抗单药治疗中获益。在KRAS野生型患者中,帕尼单抗组的中位PFS为12.3周,而支持治疗组为7.3周。
在KRAS作为预后标志被发现之前,曾进行过II期试验探索帕尼单抗与伊立替康、5-氟脲嘧啶和叶酸联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然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耐受性不佳,58%的患者出现了剂量限制性腹泻,可能与团注5-氟脲嘧啶有关,而接受5-氟脲嘧啶静点的患者中,25%出现严重腹泻。虽然主要终点反应率在两组间相似,但帕尼单抗组的PFS和OS倾向于增加。
在PACCE试验中,对贝伐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或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帕尼单抗6mg/kg/2wk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进行了研究。中期数据分析显示,帕尼单抗联合贝伐单抗及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组,PFS缩短且治疗毒性明显增加,因此停止了帕尼单抗治疗。终末分析结果显示,帕尼单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0和11.4个月。在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中,帕尼单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分别为19.4和24.5个月,治疗副反应与中期分析结果相似。基于此数据,双靶向帕尼单抗联合贝伐单抗不推荐用于该疾病的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帕尼单抗(Panitumumab/Vectibix)为野生型KRAS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帕尼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