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CA1/2基因突变不仅见于乳腺癌、卵巢癌,还广泛存在于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实体瘤中,占比约1%-5%。过去,这些患者因“癌种不同”无法共享靶向药,只能各自面对传统治疗的局限:前列腺癌患者用化疗,有效率仅10%;胰腺癌患者用吉西他滨,中位PFS仅3.8个月。塔拉妥单抗的出现,让跨瘤种的BRCA突变患者终于有了“统一武器”。
塔拉妥单抗的跨瘤种有效性源于对“DNA修复缺陷”的共性靶向——无论肿瘤长在哪个器官,只要携带BRCA突变,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就会受损。塔拉妥单抗通过抑制PARP酶,放大这一缺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分子层面的一致性”,让跨瘤种治疗成为可能。
适用人群覆盖所有携带BRCA1/2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包括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等。使用方法与乳腺癌、卵巢癌一致:每日一次口服1mg,空腹或随餐均可。治疗期间需关注肿瘤微环境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假进展”,继续用药后多能缓解。
药效数据显示,塔拉妥单抗单药治疗BRCA突变前列腺癌的ORR达33%,中位PFS 8.1个月,对比化疗的ORR 15%、PFS 5.5个月;治疗BRCA突变胰腺癌的ORR达25%,PFS 7.4个月,对比化疗的ORR 10%、PFS 3.8个月。这些数字虽因瘤种而异,但均显著优于传统治疗。
65岁的王先生2021年确诊前列腺癌,BRCA2突变,化疗4周期后病灶进展,疼痛明显。换用塔拉妥单抗后,第8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从25ng/mL降至5ng/mL,骨转移灶缩小30%;治疗12个月时,病灶稳定,能正常散步、读书看报。他说:“没想到针对乳腺癌的药,能治好我的前列腺癌——原来靶向治疗是‘按突变选药’,不是‘按癌种选药’。”
对BRCA突变的跨瘤种肿瘤患者而言,塔拉妥单抗的价值在于“打破癌种壁垒”——它验证了“癌症本质是基因突变”的逻辑,让不同器官的BRCA突变患者能共享精准治疗的成果。这种“分子靶向”的核心理念,推动了肿瘤治疗从“经验驱动”向“基因驱动”的跨越,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存希望。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塔拉妥单抗 https://www.kangbixing.com/drug/tlt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