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治疗领域,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物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其中,达克替尼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凭借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达克替尼属于不可逆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EGFR家族(包括EGFR、HER2、HER4)的ATP结合位点共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这些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阻断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与可逆性TKI相比,这种不可逆的结合方式使其能够更持久、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信号,为长期控制病情奠定了基础。
达克替尼主要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或21号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突变类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亚洲人群中发生率较高。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存在上述特定EGFR突变的患者,达克替尼能够针对性地发挥作用,相较于传统化疗,能更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达克替尼为口服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45mg,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均可。患者应在每天固定时间服用,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浓度。治疗应持续进行,直至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若出现不良反应,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例如,出现1级或2级不良反应时,可考虑暂停用药,待症状缓解后恢复原剂量;若出现3级或4级不良反应,则需暂停用药,待症状降至1级或以下后,以较低剂量(如30mg/日)重新开始治疗。
在使用达克替尼期间,需要密切关注以下事项:
皮肤毒性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痤疮样皮炎、瘙痒等。患者应注意防晒,避免暴晒,可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或口服抗组胺药缓解症状。
胃肠道反应如腹泻也较为常见。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出现严重腹泻,需及时就医,必要时使用止泻药物并调整达克替尼剂量。
此外,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如出现异常升高,应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达克替尼,有生育能力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达克替尼为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遵循适应症和使用规范,密切关注不良反应,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有需要,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4006-130-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点击拓展阅读:达克替尼/多泽润(VIZIMPRO)为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更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