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的终极目标,从来不是“消灭肿瘤”,而是“让患者活得好”。传统化疗的脱发、恶心、骨髓抑制,常让患者陷入“治病即遭罪”的困境——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病的人群,往往因无法耐受副作用而放弃治疗。塞尔帕替尼作为口服靶向药,副作用可控 ...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五分之一的患者为HER2阳性亚型,这类肿瘤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德喜曲妥珠单抗 作为一种抗体偶联药物,通过将抗HER2的单克隆抗体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偶联,实现对HER2高表达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其作用机制在于 ...
AML的治疗,从来不是“杀死肿瘤”那么简单——患者更在意能否正常吃饭、睡觉,能否不被治疗副作用拖垮。传统化疗虽能缩瘤,却常带来脱发、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让许多老年患者放弃治疗,甚至产生“不如不治”的消极情绪。恩西地平的出现,让患者看到“边 ...
HR+/HER2-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耐药,本质是肿瘤细胞通过PI3K/AKT/mTOR等旁路“绕过”雌激素受体信号。传统单药内分泌治疗或化疗难以同时阻断多条通路,而阿培利司与氟维司群的联合,恰好形成了“双靶点协同打击”。氟维司群作为雌激素受体下调剂,能彻底 ...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尽管近年来治疗手段不断进步,许多患者最终仍会进入复发或难治阶段,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境。 埃罗妥珠单抗 作为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靶向浆细胞表面高表达的SLAMF7(信号淋巴细胞活化分子 ...
RET基因是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开关”,一旦发生融合或突变,这个“开关”就会失控,驱动肿瘤细胞不受限制地增殖——这在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等癌症中尤为常见。过去,这类患者只能依赖化疗或免疫治疗,但效果有限:RET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血液肿瘤,其中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最常见的亚型。尽管初始治疗的缓解率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会进入复发或难治状态,传统化疗手段在此阶段疗效有限,生存率显著下降。 贝博萨 作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约15%-20%患者携带IDH2基因突变。这类突变会导致细胞内异柠檬酸脱氢酶2功能异常,促使异常代谢物2-HG累积,诱导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传统治疗中,复发或难治性AML患者面临“无药可用”的绝境— ...
HR+/HER2-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70%,这类患者通常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但约40%患者会在一线内分泌治疗(如芳香化酶抑制剂)后1-2年内出现耐药,疾病进展后传统化疗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显著,患者常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阿培利司 ...
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程中,滤泡性淋巴瘤虽初始对免疫化疗敏感,但多次复发后常出现耐药,治疗选择日益受限,患者生存质量下降。 库潘尼西 作为一种静脉注射型PI3K抑制剂,通过靶向调控B细胞信号通路中的关键酶,有效干扰肿瘤细胞的生存机制。其作 ...
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曾陷入“一刀切”误区——无论基因特征,一线都是铂类化疗,二线则是紫杉醇或长春氟宁。这种无差别攻击不仅疗效有限,还会误伤正常细胞,导致患者脱发、乏力、骨髓抑制。直到分子生物学揭示约30%患者携带FGFR2/3变异,这些变异是肿瘤的 ...
T细胞来源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T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因其生物学行为高度侵袭、易产生耐药、复发率高等特点,长期以来是血液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标准诱导化疗失败后,患者往往陷入治疗困境,生存预后极差。 奈拉滨 的 ...
非小细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以上,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不适合根治性治疗。尽管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取得显著进展,但无驱动基因突变或免疫治疗失败的患者仍依赖化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 雷莫卢单抗 通过特异性结合VEGFR-2,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破坏肿瘤 ...
滤泡性淋巴瘤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亚型,虽多呈惰性病程,但反复复发后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尤其在经历多线治疗失败后,患者常面临选择有限的困境。 库潘尼西 作为一种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通过选择性抑制PI3K-α和PI3K-δ异构体,阻断B细 ...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因其侵袭性强、进展迅速而成为临床上极具挑战性的疾病,尤其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一旦出现复发或对标准治疗方案产生耐药,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显著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 奈拉滨 作为一种嘌呤核苷类似物,凭借 ...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尽管一线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进展,但多数患者最终会出现耐药。 雷莫卢单抗 作为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通过与VEGF-A ...
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的核心病理,在于NF1基因缺失引发的RAF-MEK-ERK通路过度激活——这条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通路失控后,神经纤维瘤细胞会不受限制增殖,形成侵袭性丛状瘤。司美替尼作为MEK1/2选择性抑制剂,正是针对这一“失控开关”设计的精准药物 ...
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进入基于特定基因变异的精准时代。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虽属少见,但患者群体庞大,且长期面临治疗选择匮乏的困境。 安卫力 作为首个专门针对该突变设计的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精准作用于异常激活的 ...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曾因耐药问题困扰医患——约50%患者在接受第一代ALK抑制剂治疗后1年内会出现耐药,其中约30%耐药机制不明确,传统化疗效果有限。 布加替尼 凭借其广谱的激酶抑制能力和独特的耐药机制应对策略,成为多线耐药患者的重要挽救方案 ...
在多种B细胞来源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PI3K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推动疾病进展的核心机制之一。 杜韦利西布 作为选择性PI3K-δ抑制剂,通过阻断该通路下游信号传导,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同时干扰其在淋巴组织微环境中的归巢与滞留。这一双重 ...
扫一扫康必行专业医学顾问免费咨询
免费咨询电话:4006 130 650